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一種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的胃腸道疾病,其主要表現為腹脹、嘔吐、腹瀉、便血。病情嚴重的會發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腹部 X 線檢查主要特徵為腸壁黏膜下或漿膜下出現氣性囊腫。
- 該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隨著新生兒胎齡(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時間)和體重的增加而減少。近年來隨著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時體重低幹 2500 克的嬰兒)存活率的明顯提高,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出生體重 500 克~1500 克的早產兒中,其發生率為 7%,病死率為 20%~30%,後遺症發生率約為 25%。
- 該病病因複雜,迄今未完全清楚。普遍認為早產、缺氧缺血、感染、餵養不當,及母親產前併發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引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對於足月兒而言,如果發生腹脹、嘔吐、便血、少吃、少哭、少動及呼吸困難、嘴脣青紫等情況,需緊急就醫。早產兒在出生後依照病情的輕重,由專業新生兒科醫生安排住院治療。
- 一旦懷疑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應先禁止進食,給胃腸減壓。治療原則是使腸道休息,預防進一步損傷,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紊亂,減少全身炎症反應,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 合理餵養的同時,避免早產、感染、缺氧等情況的發生,可預防本病。對早產兒產前使用單劑量糖皮質激素,能夠降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
早產兒出生後根據病情判斷,由專業新生兒科醫生安排住院治療。對於足月兒而言,若發生腹脹、嘔吐,便血、少吃、少哭、少動及呼吸困難、嘴脣青紫等情況,需要緊急就醫。
哪些情況需及時就醫?
- 出生時胎齡為 36 周以下早產兒。
- 出生後不久,餵養過程中發生腹脹、嘔吐,大便帶血。
- 吃奶量減少、活動減少、哭鬧減少。
- 發生呼吸困難、面板青紫等。
建議就診科室:
新生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根據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典型表現,如腹脹、嘔吐和血便,加上腹部 X 線平片改變等,診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並不困難。目前醫生多采用 Bell 氏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分級標準修診斷該病。它是根據全身表現、腹部表現和 X 線平片結果,將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診斷分為三期。Ⅰ期為疑似病例,臨床表現為非特異性;Ⅱ 期為確診病例;Ⅲ 期為晚期。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具體檢查專案包括:
-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
- C 反應蛋白;
- 降鈣素原;
- 血糖;
- 生化;
- 血氣分析;
- 凝血功能。
- 其他輔助檢查:
- 腹部 X 線平片:為診斷該病的確診依據,需多次攝片;
- 腹部 B 超檢查。
- 同時診斷需排除以下疾病:
- 急慢性腹瀉;
- 先天性巨結腸;
- 腸扭轉。
醫生可能詢問患兒家長哪些問題?
- 患兒母親懷孕多長時間?
- 孕期是否患有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其他感染性疾病?
- 孕期是否進行過保胎治療,是否使用過糖皮質激素?
- 患兒出生後情況,羊水情況,是否進行過缺氧窒息搶救?
- 患兒的餵養方式、餵養奶量、濃度、加奶速度?
- 患兒是否有特殊的用藥、喂藥情況?
患兒家長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病?
- 怎麼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治療費用是多少?
- 大概需要住院多久?
- 能治好嗎?會留後遺症嗎?
- 出院後要注意什麼?
- 如何預防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避免較大的力量接觸腹部。腹脹時不要包尿布,不要讓患兒趴著,防止碰壓腹部。可以採取側臥位或半臥位。
- 患兒的衣物要選擇柔軟、舒適的,避免緊身衣褲。
- 允許餵食後,要先試喂 5% 糖水,2~3 次後,如果沒有嘔吐及腹脹,才可以改喂稀釋的乳汁,最好餵母乳。
- 避免過早恢復進食。最積極的治療就是早期絕對禁食。患兒恢復期特別要注意食物的種類和性質,遵醫囑進行護理。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使腸道休息,預防進一步損傷,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紊亂,減少全身炎症反應。經過治療,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如果病情從Ⅰ期進展為 Ⅱ 期,治療手段、療程、治療方案的複雜程度將增加。
- 內科治療:內科常規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和靜脈用抗生素等。分期不同,相應的治療療程也不同。病情嚴重者,需要進行機械通氣。
- 外科治療:外科治療的方法根據患兒病變腸道壞死程度、範圍及以患兒臨床狀況決定。有氣腹症必須進行外科治療。當內科保守治療無效(通常 24~48 小時)的同時,患兒伴少尿、低血壓、不能糾正的酸鹼失衡、腹部 X 線發現腸袢僵直固定、門靜脈積氣時,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治療。
- 營養支援:
- 腸道外營養:主要為靜脈輸入營養液。
- 腸道內餵養:根據患兒胃腸功能恢復的具體情況,確定是否恢復腸道內餵養,即經口餵養。
疾病發展和轉歸
- Ⅰ期和 Ⅱ 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治療效果都比較好。經過內科保守治療就能夠治好的患者,存活率高達 80%。經內科常規治療效果不好,之後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存活率約為 50%,其中 25% 患兒有胃腸道的長期後遺症。這些後遺症包括:胃酸分泌過多、短腸綜合徵和腸道狹窄。
該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很複雜,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普遍認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主要的包括:早產、感染、缺氧缺血、餵養不當、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調、母親產前併發症等。
哪些患兒易發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早產兒:早產兒由於腸道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腸道動力差,消化能力弱,當出現餵養不當、感染、腸壁缺血等情況時,容易引起腸黏膜損傷,而發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孕期感染:母親有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母親孕期患有感染性的疾病,都可能導致嬰兒出生後發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有缺氧缺血史的嬰兒:曾經有過宮內缺氧、臍帶繞頸、出生後窒息缺氧搶救等情況。
- 餵養不當的嬰兒:應用配方奶的患兒多於母乳餵養兒;新生兒餵養奶量增加過多、過快、濃度過高等。
- 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調的嬰兒:早產兒或患病新生兒開奶延遲、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等,都會造成嬰兒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調。
- 藥物因素:使用某些滲透壓較高的藥物,如維生素 E、氨茶鹼、吲哚美辛等。
腹脹是最早出現且持續存在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便血,同時可能伴有畏寒、打寒戰、高燒、呼吸暫停、心跳過緩、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狀。不同的患兒,症狀輕重區別很大。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症狀有哪些?
- 全身非特異性敗血症症狀:怕冷、打寒戰、高燒、關節痛等。
- 典型胃腸道症狀:
- 腹脹:一般最早出現且持續存在,通常先出現胃瀦留(胃裡的東西沒有及時消化排入腸道,從而使上腹部膨隆),最後全腹膨脹,腸鳴音(腸道蠕動時產生的咕嚕聲)減弱。
- 嘔吐:嘔吐物先是奶液,逐漸可能出現膽汁樣或像咖啡渣一樣的嘔吐物。
- 腹瀉或血便:腹瀉或血便出現較晚,大便的顏色可能為鮮紅、暗紅或黑色,甚至出現便鮮血的情況。
- 其他症狀:可出現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狀。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併發症有哪些?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併發症主要有:
- 胃腸道穿孔;
- 腹膜炎;
- 腸狹窄;
- 腸瘻;
- 腸潰瘍;
- 短腸綜合徵;
- 吸收不良;
- 多器官功能障礙。
- 備孕年齡適中,不過早(小於 18 歲)或過晚(大於 35 歲)。
- 孕婦平時應注意飲食、增加營養,避免勞累,避免吸菸、吸毒等不良嗜好。
- 孕早期、孕晚期避免性交。
- 自懷孕起,應加強圍生期保健,定期產檢。
- 防止感染:孕婦應注意孕期衛生、實行孕前計劃免疫,增強體質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儘量不到公共場所,避免同病毒攜帶者接觸。
- 警惕胎兒缺氧:孕晚期養成數胎動的習慣,定期進行胎心監護。
- 預防早產: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產檢,積極防治孕期併發症,預防早產。
- 合理餵養:推薦母乳餵養;母乳不足時,可選擇配方奶粉。在用配方奶粉餵養時,應注意濃度、加奶速度、餵養量等。
- 避免使用滲透壓高的藥物,如維生素 E、氨茶鹼、吲哚美辛等。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