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部出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新生兒臍部出血(Umbilical hemorrhage of newborn)是指新生兒在臍帶脫落前後一段時間內,有少量血液從臍部滲出。新生兒臍部出血可能發生在臍帶未脫落之前,也可能發生在臍帶脫落後。臍部出血護理不當,容易引起感染,導致臍炎、破傷風等;一旦出血過多,應及時就醫,診斷治療。

  • 新生兒臍部出血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比較常見,是在臍帶脫落後區域性肉芽組織出現滲血;一種比較少見,是臍動脈出血,這種出血多在出生後 24 小時內發生。
  • 發現臍部出現少量滲血後,家長不必驚慌,可以用75%的酒精輕輕擦去臍部的血跡,然後用消毒紗布進行包紮。
  • 出現臍部出血的新生兒,在日常臍帶護理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保持新生兒臍部乾燥,要避免尿布蓋到臍部,防止尿液等汙染臍部,也不要隨意用手去經常觸控寶寶的臍部。

何時就醫?

一般情況,臍部出血量比較少,家長用 75% 的酒精進行臍部擦拭,保持臍部乾燥即可。如果出血過多,或者在護理過程中造成臍部感染,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就診科室

  • 兒科:若出現臍部發炎,應該立即去兒科接受診治。
  • 急診科:若寶寶臍部出現大出血,應立即撥打 120 或就近去急診科就診。

常用檢查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臍部分泌物檢查、凝血功能檢查等,對診斷具體的病因有重要意義。其中血常規檢查通過檢測血小板數量,可以提示是否是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分泌物檢查可檢查致病菌,確定患兒是否出現臍炎;凝血功能檢查有助於診斷新生兒出血症。

治療原則

  • 新生兒臍部出血伴有臍炎:主要進行抗菌治療,可以使用外用抗生素(如新黴素)霜劑,也可以用抗生素進行區域性溼敷。
  • 新生兒出血症:主要是進行維生素 K1 治療,出血較多的患兒可以進行輸血。

常見原因

新生兒臍部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

  • 肚臍發炎:臍部護理不當,容易使臍部受到細菌感染。
  • 用力咳嗽、哭鬧:會使腹腔內壓力升高,臍帶部位的血管開發,出現一定滲血。
  • 新生兒出血症:由於新生兒缺乏維生素 K,機體凝血功能出現障礙,機體容易出血。

臨床表現

新生兒臍部出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臍部出現滲血。

  • 新生兒斷臍後,臍部殘端有鮮紅色分泌物滲出。
  • 如果出現感染,肚臍周圍會輕微發紅,肚臍周圍的面板還會有些發熱。感染嚴重的話,臍部可能會不斷滲出液體,並且有發臭情況。

日常護理

  • 注意防水:家長在給寶寶進行臍部護理時,家長要注意保持新生兒臍部乾燥,尤其是洗完澡,要用棉棒擦乾臍部的水。使用尿布時,要避免尿布蓋到臍部,防止尿液等汙染臍部。
  • 注意消毒:新生兒臍部出血,每天洗浴後,家長要用 75% 的酒精進行臍部消毒,從臍部向外擦拭,避免把面板細菌帶到臍部內。

預防措施

  • 新生兒臍部面板比較嬌弱,在斷臍後應該注意給寶寶穿舒適柔軟的衣物,穿衣動作要輕柔,以防衣物在臍部來回摩擦,造成輕微出血。
  • 新生兒臍部出血,多是剪短臍帶後護理不當導致的,因此家長應該多學習如何進行新生兒臍部護理,以防細菌感染臍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