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本病是指由於肝內外膽管阻塞,導致黃疸以及淤積性肝硬化,最終可發展為肝功能衰竭的一類疾病。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發病率在成活新生兒中約為 1/5000~1/12000,男女發病率約為 1∶2,但亞洲人發病率明顯高於西方人,可能與生活水平及飲食習慣有關。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先天性膽道發育、病毒感染、膽汁酸代謝障礙等有關。
  •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有什麼分型?
    • 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胚胎型和圍產期型。
    • 根據發病部位可分為三型,即 Ⅰ 型(膽總管閉鎖)、Ⅱ 型(肝外膽管閉鎖)、Ⅲ 型(肝內膽管閉鎖)。
  •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有什麼症狀?本病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大便顏色及尿顏色改變等。
  •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如何治療?本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關鍵和難點都在於儘早明確診斷,防止併發症發生。
  •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有什麼危害?本病易發展為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造成肝功能的損傷,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影響患兒正常生長髮育,嚴重可致患兒死亡。
  • 其他:本病常需要在出生後 60 天內手術,若超過 3 個月,則可能發展淤積性肝硬化,造成肝功能損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出生 1 周後出現面板、眼白黃染;
  • 尿液顏色加深,常呈茶紅色;
  • 糞便顏色變白;
  • 體重不增,較同齡兒體重輕。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吸吮無力、精神萎靡;
  • 睡眠增多,每日超過 22 小時。

建議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 小兒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病?

當醫生通過臨床症狀,懷疑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時,通常將進行血液檢查、膽管超聲、膽道造影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作用是評估患兒一般情況(如發育、意識等)、黃疸、肝脾腫大等情況。
  • 肝功能檢查:是一種抽血檢查,作用是明確轉氨酶、血清膽紅素的高低,用於協助診斷以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評估治療效果。
  • 乙肝五項(乙肝兩對半):是一種抽血檢查,作用是檢查患兒是否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感染後的具體情況等,來判斷是否是由於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膽道閉鎖。
  • 血常規:是一種抽血檢查。目的是檢查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是否升高,來判斷患兒有無繼發的感染或出血。
  • 腎功能檢查:對於鑑別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與肝細胞性黃疸有重要價值。
  • 膽管造影:在 X 線下觀察膽道閉鎖程度,通過注入造影劑來判斷出膽道閉鎖程度。
  • 腹部 B 超檢查:作用是判斷是否存在肝臟腫大、瞭解肝臟形態以及肝臟回聲是否均勻,評估因膽管閉鎖、膽汁淤積等引起的黃疸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孕期有無異常情況?孕前檢查如何?
  • 患兒是在母親懷孕第幾周出生的?第幾胎?
  • 有無反覆流產史?
  • 患兒出生時情況如何?
  • 母親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 面板黃染出現多久?有無逐漸加重?
  • 有沒有在別的醫院就診?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的治療費用是多少?
  • 這個病需要做手術嗎?
  • 這個病能不能治好?
  • 治療後對生活質量有沒有影響?

本病日常需注意按需哺乳,及時治療,以減少併發症。

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 患兒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引流管顏色、量,以及患兒症狀變化,如出現引流液變成鮮紅色、量增多,患兒煩躁不安、發熱等,應及時告知醫生。
    • 待引流管無引流液後,可遵醫囑拔除引流管。
    • 傷口需每日消毒換藥,按醫生要求或 7~10 後拆線。
    • 若進行肝移植術,則應按時服用抗免疫藥物,防止器官的異體排斥。
  • 用藥注意事項:家屬必須瞭解服藥劑量、頻率與服用時間,不能擅自停藥、加減藥量等,不能購買醫囑以外藥物。若出現發熱、面板眼球變黃、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按醫生要求或滿月後到院複查,主要複查肝功能、腹部超聲、血常規等。
  • 飲食:提倡母乳餵養,可按需餵養,母親可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豆奶等。人工餵養時嚴格按要求配製奶液,避免過稀或過濃,衝奶粉時需用高溫消毒後的溫開水,保持溫度在 35 攝氏度左右(以不燙手背為準)。
  • 其他:保持新生兒居住房間空氣清新,環境清潔,每天通風 1~2 次,室溫最好控制在 24 攝氏度左右,溼度控制在 70% 左右;冬天洗澡時室溫應提高到 26~28 攝氏度,注意保暖;每日晒太陽 20 分鐘,但需注意不要晒得太久,避免晒傷。

本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藥物治療

  • 利膽類藥:常用苯巴比妥、考來烯胺、茵梔黃等藥物,作用是促進肝細胞分泌和排洩膽汁,消除臨床症狀並改善肝功能等。
  • 糖皮質激素:常用地塞米松、強的鬆等;可明顯地改善術後患兒的生活質量。
  • 免疫增強劑:常用胸腺肽、細胞因子等藥物,作用有啟用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恢復免疫能力,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 抗生素治療:常見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等,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和介質釋放,防止感染擴散。

手術治療

  • Roux-en-Y 空腸吻合術:用以重建膽道,保證膽汁的流通。適用於部分肝外膽管通暢,膽囊大小正常患兒。
  • 異體肝移植術:適用於晚期肝損害不可逆轉時,多采用肝移植術;但是創傷較大,需較長時間恢復,並且因為是異體移植,需終身服用抗免疫藥物。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對患兒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可導致患兒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兒均可治癒,治癒率可達 90%,複發率較低,對患兒正常發育無明顯影響。

該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先天性膽道發育、病毒感染、膽汁酸代謝障礙等有關。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 先天性膽道發育畸形。
  • 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是宮內感染,如鉅細胞病毒等。
  • 膽汁酸先天性代謝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病?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胎兒或新生兒期感染病毒,如乙肝病毒、鉅細胞病毒等。
  • 孕婦在懷孕期間接觸有毒的煙霧、大劑量放射線,以及服用導致畸形的藥物(四環素、苯妥英鈉、奎寧、他巴唑等)。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直系親屬中有患本病者。
  • 女性新生兒。
  • 先天性膽道發育異常者。
  • 膽汁酸代謝障礙者。

本病主要症狀有黃疸、肝脾腫大,大便顏色及尿顏色改變等。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黃疸:主要表現為全身面板、眼白髮黃,黃疸常在出生後 1~2 周出現。
  • 糞便顏色改變:典型的為白色陶土樣糞便,大便亦可呈淺褐黃色或灰色。
  • 尿色暗黃,嚴重呈茶色。
  • 腹圍增大,腹部可以摸到腫塊。
  • 其他表現,如體重長期不增加、吸奶無力、沒有精神,甚至長期沉睡不容易醒等。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新生兒先天性膽道閉鎖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肝硬化
  • 消化道出血
  • 肝性腦病
  • 脾腫大
  • 貧血
  • 臍疝或腹股溝疝
  • 肝功能衰竭

避免新生兒感染,預防先天性膽道畸形是本病預防的關鍵。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按國家疫苗接種計劃接種疫苗。
  • 注意保暖,避免接觸感染病患,減少繼發感染。
  • 積極治療各種疾病,如原發性膽汁代謝疾病。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 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母親,應在備孕時去醫院就診,聽從醫囑服用阻斷藥,並在懷孕後及時去醫院檢查。
  • 對於有遺傳疾病家族史,應在孕前做好基因檢測、產前診斷,可選擇性人工流產防止嚴重畸形胎兒出生。
  • 禁止近親結婚,減少遺傳性疾病。
  • 孕期避免接觸放射線、毒性物質(如鉛、汞等重金屬或農藥等)。
  • 避免高齡生育,醫學已經證明,35 歲以上的孕婦發生胎兒基因異常的風險明顯增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