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心律失常: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新生兒心律失常是指由於心肌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的異常改變,導致不同於心臟正常搏動節律的異常心律,包括頻率、節律、心臟搏動部位或心電活動順序的異常。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見,多為功能性、暫時性,但也有少數新生兒因此而猝死。
  •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總體發生率為 0.5%~4.8%。而在重症監護病房內住院的新生兒,本病的發生率可高達 8.5%。
  • 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心臟手術等是本病的危險因素。病因分為非心臟疾病和心臟疾病兩種。
    • 非心臟疾病因素:包括產前及產時窒息(缺氧)、宮內感染、電解質紊亂(主要是低鈣血癥)、孕婦或乳母服用藥物(如乙胺碘呋酮、β受體阻滯劑、氨茶鹼)等;
    • 心臟疾病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及術後併發症、原發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原發性心臟腫瘤(如橫紋肌瘤、纖維瘤)、傳導系統疾病(如竇房結功能不全)、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短 QT 綜合徵)等。
  • 根據臨床表現,本病可分為良性和非良性。根據心室率,本病可分為快速型和緩慢型。
  • 患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拒奶、體重不增、嘔吐、嗜睡,甚至昏迷等。
  • 針對不同性質的心律失常,採取的方法各異。在治療上,首先需要明確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性質,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還須對症支援治療,如營養心肌、吸氧、糾正酸鹼平衡、升高血壓、控制心力衰竭及抗感染等。治療關鍵點和難點都在於明確病因,控制嚴重的心律失常,減少死亡率。
  • 本病的危害,主要取決於原發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心律不齊的性質。輕者,可影響生長髮育;嚴重者,可導致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等。
  • 本病需要早診斷、早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新生兒兒出現面色蒼白、拒奶、嘔吐;
  • 體重不增加,吃奶少(較同月齡小兒對比);
  • 嗜睡:即睡覺多,可以叫醒;
  • 原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兒突然出現哭鬧不安,或活動減少,甚至不動。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口脣發青,面板色澤青紫;
  • 抽搐(四肢無意識抽動,全身僵硬,抖動);
  • 昏迷(無意識,叫不醒)。

建議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 帶有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綜合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心律失常?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原發性疾病史,可做出初步診斷,通過心電圖檢查常可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可用於評估患兒的一般情況和發育等情況。可發現患兒是否有口脣發青、是否有黃疸,通過心臟聽診可瞭解是否有心律不齊等異常。
  • 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還可對心律失常分型,協助尋找病因,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等。
  • 24 小時動態心電圖:又稱心臟 Holter 監測,其作用是診斷心律失常並進行分型,尋找暈厥原因、觀察並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的療效等。
  • 心臟多普勒超聲檢查:作用是發現心臟原發病變,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臟腫瘤,評估心臟功能等。
  • 心內電生理檢查:輸液有創傷性的檢查,目的是明確診斷,如心電圖不典型時,通過此項檢查可判斷傳導阻滯的精確位置,也可用於治療。需要在局麻下穿刺股靜脈及鎖骨下靜脈,然後向心髒相應部位放入電極。
  • 胸部 X 線檢查:作用是發現是否存在肺部炎症,檢視心影大小以判斷是否有心臟擴大等。
  • 電解質檢查:作用是明確體內重要離子的情況,如鈉、鉀、鈣等。
  • 血常規檢查:目的是評估有無貧血及有無感染情況。
  • 心肌酶譜檢查:目的是明確心功能有無損壞。本病常可發現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肌鈣蛋白等升高,說明存在心肌損害。
  • 血氣分析:目的是明確是否有由於心臟功能異常,導致的缺氧或酸中毒等嚴重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母親懷孕期間是否異常?有哪些用藥史?
  • 足月產嗎?生產時情況?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症狀有無進行性加重?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做過何種檢查,診療情況?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會危及生命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能否治癒?
  • 會影響患兒生長髮育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患兒家屬應提高對疾病的瞭解,掌握新生兒餵養的方法,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及護理,促進患兒健康。
  •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注意患兒的症狀,如氣促、煩躁不安、陣發性發紺、嘔吐等,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或報告醫生。
  • 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和清潔,注意開窗通風,溫溼度要適宜,根據室溫增減衣物,注意保暖,防止繼發性感染。
  •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患兒充足的睡眠;保持患兒安靜,避免劇烈的哭鬧,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避免誘發心功能衰竭。
  • 合理餵養患兒,鼓勵母乳餵養,其次為配方奶。
  • 出院後需要口服藥物治療者,須按醫囑用藥,勿自行購買和使用醫囑以外的其他藥物,勿信“偏方”。對應用地高辛的患兒,由於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因此可能會出現常見毒副作用,如新的心律失常、食慾減退、乾嘔等,故需要常規檢查心率、心律,做好記錄。若發現其心率<100 次/分或出現新的心律失常,立即停藥並報告醫生,及時就診,醫生可能會要求監測地高辛的血藥濃度。
  • 平時應儘量少帶患兒去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感染病的患者;一旦患兒出現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咳痰),及時就診並積極治療。

首先是明確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性質,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

  • 異丙腎上腺素:作用是增強心功能,增加心率,增加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 心肌營養藥:常見如維生素 C、二磷酸果糖、輔酶 Q10、三磷腺苷等。作用都是營養心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血管供血、抗心律失常等。
  • 抗心律失常藥:常見如普羅帕酮、普萘洛爾等。均可治療心律失常,這些藥物可以降低心肌興奮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延長傳導等;可用於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治療等。
  • 苯妥英鈉:作用是糾正心律失常,因為該藥可以抑制鈣離子內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交感中樞、抑制心房、心室的異位節律點等。可用於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 地高辛:可以減緩心率,增加心臟收縮力,因為該藥可降低竇房結自律性、減慢房室結傳導速度,延長其有效不應期,減慢心房纖顫或心房撲動的心室率。常用於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潛水反射法:作用是降低心率。即用冰水浸溼的毛巾或冰水袋,敷蓋於患兒整個面部 10~15 秒,一次無效,間隔 3~5 分鐘可再試 1 次。常用於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治療。
  • 電擊復律:目的是恢復正常心率,即用體外同步直流電擊術,在心電監護下進行。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對於新生兒竇性心動過速,一般不需治療,可自行恢復。有原發病所致的心律失常,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輕者導致患兒體重不增而影響發育,嚴重者常可導致患兒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若無嚴重併發症或器質性心臟病,大多數患兒的預後良好。但若病因為心臟惡性腫瘤,可致患兒死亡。

病因可分為非心臟疾病和心臟疾病兩種。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非心臟疾病因素,包括:

  • 產前、產時發生的窒息、缺氧:是最常見的原因。
  • 宮內或出生後感染:是導致新生兒心律失常的另一常見原因。由於感染可損害心肌,導致心肌或心內膜炎,嚴重者可導致心律失常。
  • 電解質紊亂及代謝紊亂:可引起心臟電生理改變,導致心律失常。其中低鈣血癥是最常見原因,還包括低鈉、低鉀、低血糖、酸鹼失衡等。
  • 某些藥物:如乙胺碘呋酮、β 受體阻滯劑、洋地黃、氨茶鹼等。母親使用這些藥物後,藥物可通過血液傳送給胎兒,或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

心臟本身的疾病,包括:

  •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如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 心導管術及中心靜脈置管術。
  • 新生兒期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由此而導致的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可達 30%。
  • 某些原發性心臟腫瘤:如橫紋肌瘤、纖維瘤等。
  • 心臟傳導系統的疾病:如竇房結功能不全、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
  • 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短 QT 綜合徵。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心律失常?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
  • 心導管或中心靜脈置管術後的患兒。
  • 感染:包括宮內(懷孕過程中胎兒感染)和出生後感染。
  • 應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氨茶鹼等。
  • 缺氧、窒息:如出生時缺氧,或患有嚴重的肺部疾病。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家族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短 QT 綜合徵。
  •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 原發性心臟腫瘤患兒。
  • 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低於 1500 克)及早產兒(胎齡 36 周以前出生)。

主要症狀是面色蒼白、拒奶、體重不增、嘔吐、嗜睡,甚至昏迷等。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常見症狀包括:

  • 呼吸急促:是指呼吸淺而快,呼吸頻率超過 60~70 次/分。
  • 面色蒼白、嘔吐、拒乳。
  • 嘴脣發紫、面板陣發性青紫。

新生兒心律失常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併發症多取決於病因。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心力衰竭
  • 休克
  • 暈厥
  • 腦栓塞
  • 猝死

預防方面,主要是減少誘發因素,降低先天性缺陷發生。

針對可變的因素,具體的預防方法包括:

  • 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等。
  • 按計劃接種疫苗,注意保暖,避免接觸感染病患,減少繼發感染。
  • 服用藥物必須遵醫囑,不亂用藥物。
  •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新生兒缺氧、窒息。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具體的預防方法包括:

  • 應做好孕前諮詢、孕中及產前檢查等,避免近親結婚,從而降低遺傳性疾病的發生,減少有缺陷嬰兒的出生。
  • 儘量避免高齡生產(年齡>36 歲)。
  • 孕期要注意均衡飲食,避免繼發感染,不亂用藥物。
  • 孕婦應避免接觸有毒物質(農藥、重金屬等)、放射線等。
  • 胎盤位置異常時,應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防止胎兒缺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