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後疼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胸骨後疼痛(pain behind the sternum)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指頸與胸廓下緣(胸部正中或偏側)之間的疼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數由其他疾病引起。胸骨後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存在個體差異,與疾病的病情輕重程度也不完全一致。

  • 引起胸骨後疼痛的病因,主要為胸部內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部位的組織器官病變所導致的牽涉痛。
  • 青壯年胸骨後疼痛多見於胸膜炎、自發性氣胸、心肌病、風溼性心瓣膜病等,40 歲以上則需注意心絞痛、心肌梗死和支氣管肺癌。
  • 發生在心前區的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疼痛,如不及時搶救,會危及生命。
  • 胸骨後疼痛可呈現隱痛,鈍痛,刺痛,灼痛,刀割樣痛或壓榨樣疼痛。其疼痛範圍和程度不一定與病變部位和病情的嚴重程度相一致。
  • 普通情況(非心絞痛)下發生的突發胸骨後疼痛,可採取自由體位(例如胸膜炎患者可朝患側臥)或熱敷疼痛部位來減輕疼痛,之後自行就醫治療。

何時就醫?

胸骨後疼痛可能是一些較為嚴重疾病的徵兆,因此,一旦出現該症狀,建議就醫查明原因。

一旦發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前往急診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 胸骨後絞榨樣痛並有瀕死感。
  • 胸骨後出現劇烈疼痛,難以忍受。

就診科室

  • 骨科:如果有外傷史,請就診骨科,檢查是否為肋骨骨折或骨間腫瘤。
  • 心血管科:如果沒有外傷史,突然出現心前區疼痛,無論能否自行緩解都應到心血管科就診。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於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過去一段時間是否有摔傷,摔倒時有無胸部受傷?
  • 具體疼痛部位是哪裡?
  • 胸骨後疼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疼痛持續多久?
  • 平時是否有胸悶氣短的感覺,疼痛是撕裂樣、絞榨樣還是刀割樣的?
  • 是否接受過治療?服用過哪些藥物?
  • 是否有其他疾病或不適?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胸骨後疼痛部位、疼痛性質以及曾經使用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 體格檢查:醫生通常會進行觸診並詢問患者感受。
  • 胸部 X 線檢查:檢查肺部,肋骨,縱膈,心臟等部位,瞭解有無炎症,腫瘤,胸腔積液等情況。
  • 胸部 CT:檢查胸部內臟器官,可在 X 線基礎上進一步做出診斷,結果更為可靠。
  • 血常規:檢查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以瞭解是否有貧血,炎症等。
  • 痰液檢查:檢查痰液的顏色,氣味,性狀等,診斷呼吸系統有無病變,包括支氣管和肺部情況。
  • 胸腔積液檢查:檢查是否有胸腔積液,查明積液的性質,找出病因。
  • 心肌酶檢查:是對心臟、肝臟或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檢查,年輕人用來診斷是否有病毒性心肌炎,老年人用來診斷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
  • 心電圖檢查:診斷是否有心律失常等,是臨床常用的心臟檢查專案。

治療方法

醫生會基於檢查結果,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引起胸骨後疼痛的病因非常多,一些主要的治療方法列舉如下:

  • 緩解疼痛:如因胸部活動而引起劇烈疼痛者,可在呼氣末用 15 cm 寬膠布固定患側胸廓(膠布長度超過前後正中線),或可在咳嗽、深呼吸、活動時,用手按壓疼痛的部位以制動,達到緩解疼痛目的;亦可採取區域性溼熱敷、冷溼敷或肋間神經封閉療法止痛。
  • 休息與體位:肺、胸膜病變引起的胸痛可適當休息,疼痛嚴重者要臥床休息;採取舒適的體位,如半坐臥位、坐位,以防止疼痛加重;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取患側臥位,可減少患側胸廓運動,從而緩解疼痛。
  • 藥物治療:醫生會針對不同的病因開具處方。例如心絞痛患者需要服用硝酸甘油以緩解症狀;結核性胸膜炎患者需要服用抗結核藥物及糖皮質激素治療;食管炎患者需要服用抗酸劑等。
  • 心理治療:醫生會向患者說明疼痛原因及醫護措施,患者應保持穩定情緒,注意休息,配合治療。

家庭急救方法

如果在家中發生胸骨後疼痛,可嘗試下列措施進行緩解:

  • 臥床休息,採取自由體位,如為胸膜炎所致者,朝患側臥可減輕疼痛。
  • 用熱毛巾或暖水袋進行疼痛部位的區域性熱敷,可促進血液迴圈以減輕疼痛。
  • 如果懷疑是心絞痛,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 經上述緊急處理後疼痛仍未緩解時,應速送醫院急救。

注意:一旦發生急性胸痛,應迅速就醫或呼叫 120 醫療急救,以免錯過最佳搶救時機。

常見原因

引起胸骨後疼痛的原因很多,主要為胸部疾病,常見的有:

  • 胸壁疾病:肋間神經炎、肋軟骨炎、肋骨骨折、多發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
  • 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主動脈狹窄、急性心包炎、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肺梗死、肺動脈高壓等。
  • 呼吸系統疾病:胸膜炎、胸膜腫瘤、自發性氣胸、血胸、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癌等。
  • 縱隔疾病:縱隔炎、縱隔氣腫、縱隔腫瘤等。
  • 其他:過度通氣綜合徵、痛風、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下膿腫、肝膿腫以及神經官能症等。

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發生胸骨後疼痛的風險較高:

  • 40 歲以上中老年人。
  • 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人群。
  • 冠心病患者。

症狀表現

青壯年胸骨後疼痛多考慮結核性胸膜炎、自發性氣胸、心肌炎、心肌病、風溼性心瓣膜病,40 歲以上則需注意心絞痛、心肌梗死和支氣管肺癌。

胸骨後疼痛部位:

大部分疾病引起的胸痛常有一定部位。例如:

  • 肋軟骨炎引起的胸痛:常在第一、二肋軟骨處見單個或多個隆起,區域性有壓痛,但無紅腫表現。
  • 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後方和心前區或劍突(位於心臟區胸壁前下端,起保護心臟作用)下,可向左肩和左臂內側放射,甚至達無名指與小指,也可放射於左頸或面頰部,有時可被誤認為牙痛。
  • 夾層動脈瘤引起疼痛:多位於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腰部與兩側腹股溝和下肢。
  • 胸膜炎引起的疼痛:多在胸側部。
  • 食管及縱隔病變引起的疼痛:多在胸骨後。
  • 肝膽疾病及膈下膿腫引起的疼痛:多在右下胸,侵犯膈肌中心部時疼痛放射至右肩部。
  • 肺間部肺癌(例如:肺上溝癌)引起的疼痛:多以肩部、腋下為主,向上肢內側放射。

胸骨後疼痛性質

胸骨後疼痛的程度可呈劇烈、輕微和隱痛。胸骨後疼痛的性質可有多種多樣。例如:

  • 食管炎多呈灼燒痛。
  • 肋間神經痛為陣發性灼痛或刺痛。
  • 心絞痛呈絞榨樣痛並有重壓窒息感。
  • 心肌梗死則疼痛更為劇烈並有恐懼、瀕死感。
  • 氣胸在發病初期有撕裂樣疼痛。
  • 胸膜炎常呈隱痛、鈍痛和刺痛。
  • 夾層動脈瘤常突然發生胸背部撕裂樣劇痛或錐痛。
  • 肺梗死亦可突然發生胸部劇痛或絞痛,常伴呼吸困難與面板青紫。

疼痛持續時間

  • 平滑肌痙攣或血管狹窄缺血所致的疼痛為陣發性,炎症、腫瘤、栓塞或梗死所致疼痛呈持續性。
  • 心絞痛發作時間短暫(持續數分鐘),而心肌梗死疼痛持續時間很長(數小時或更長)且不易緩解。

影響疼痛的因素

主要為疼痛發生的誘因、以及加重與緩解疼痛的因素。例如:

  • 心絞痛發作可在勞力或精神緊張時誘發,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於數分鐘內緩解,而對心肌梗死所致的疼痛,則服藥效果較差。
  • 食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多在進食時發作或加劇,服用抗酸劑和促動力藥物後可減輕或消失。
  • 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可因咳嗽或用力呼吸而加劇。

伴隨症狀

  • 胸骨後疼痛伴有咳嗽、咳痰和(或)發熱:常見於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疾病。
  • 胸骨後疼痛伴呼吸困難:常提示病變累及範圍較大,如大葉性肺炎、自發性氣胸、滲出性胸膜炎和肺栓塞等。
  • 胸骨後疼痛伴咯血:主要見於肺栓塞、支氣管肺癌。
  • 胸骨後疼痛伴蒼白、大汗、血壓下降或休克:多見於心肌梗死、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竇瘤破裂和大塊肺栓塞。
  • 胸骨後疼痛伴吞嚥困難:多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

自查量表

一些常見的胸骨後疼痛病因及其特點如下表所示,該表旨在幫助患者初步判斷胸骨後疼痛的可能原因,但不可代替醫生診斷。

疾病年齡疼痛部位疼痛性質影響疼痛因素
自發性氣胸青壯年病側胸部呈撕裂樣疼痛因咳嗽或呼吸而加劇
結核性胸膜炎、心包炎青壯年病側胸部、腋下呈隱痛、鈍痛、刺痛因咳嗽或呼吸而加劇
心絞痛40 歲以上胸骨後或心前區呈絞榨樣痛、瀕死感時間短暫,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後緩解
心肌梗死40 歲以上胸骨後或心前區呈絞榨樣痛、瀕死感持續時間長,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後不易緩解
肋間神經痛不定沿肋間神經呈帶狀分佈刀割樣、觸電樣灼痛服用止痛藥可短暫緩解
支氣管肺癌40 歲以上受累胸膜或胸壁持續、固定、劇烈因咳嗽或呼吸而加劇
食管疾病不定食管或胸骨後呈隱痛進食時發作或加劇,服用抗酸劑和促動力藥物可減輕或消失

日常護理

胸骨後疼痛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有助病情的恢復:

  • 遵循醫囑用藥,不要擅自用藥或停藥。
  • 避免飲食不當,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戒菸限酒,不要暴飲暴食或禁食等。
  • 保持規律作息時間,早睡早起,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運動,比如慢跑,羽毛球等。
  • 可向醫生詢問日常的按摩推拿手法,放鬆肌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