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溝腦膜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嗅溝腦膜瘤是一種前顱底(前顱窩所對應的顱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表現為嗅覺障礙、視力障礙、精神失常等。
  • 嗅溝腦膜瘤約佔顱內腦膜瘤的 8%~18%,該病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男女發病比例為 1:1.2。發病年齡為 20~76 歲,具體發病率不詳。
  • 病因尚不明確,年齡、性別、環境改變、顱腦外傷、基因突變、雙側聽神經瘤(該腫瘤為良性腫瘤、多表現為雙側耳朵聽力下降、頭痛、噁心等)病史等為嗅溝腦膜瘤的危險因素。
  • 根據組織型別不同,嗅溝腦膜瘤分為 11 種類型:腦膜內皮型、纖維型、混合型、砂粒體型、血管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細胞型、脊索樣型、淋巴漿細胞型、化生型。
  • 主要症狀為嗅覺逐漸消失、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減退、視物變形、視疲勞等)、精神症狀(例如精神失常、毀人打物、幻聽、幻視等)。
  • 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治療關鍵點是儘早控制腫瘤的血供,注意保護大腦重要結構。
  • 術後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如腦水腫(指流動於腦室的腦脊髓液因通路阻礙無法流動,導致腦組織被壓迫,引起腦部功能障礙,多表現為神志不清、昏迷、頭痛等);精神異常(例如毀人打物、大哭大笑、表情淡漠等);腦脊液鼻漏(表現為鼻腔流出水樣液體);視丘下部損傷,多表現為多尿、意識改變、電解質紊亂、血糖紊亂等。
  • 嗅溝腦膜瘤的手術原則是在保證神經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儘可能將腫瘤全部切除,解除腫瘤對周圍神經、血管的壓迫,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嗅覺障礙。
  • 視力障礙。
  • 興奮、幻覺、妄想、反應遲鈍、表情淡漠。
  • 頭痛、頭暈、噁心、嘔吐。
  • 視力、視野改變(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範圍發生縮小或有暗點),肢體震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癲癇發作。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 腫瘤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嗅溝腦膜瘤?

通過詢問症狀、體格檢查、進行影像學檢查後,醫生可能懷疑嗅溝腦膜瘤,確診需要進行病理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對患者的嗅覺、視力、精神狀態進行檢查,從而判斷患者有無異常。
  • 頭顱 X 射線檢查:用於觀察顱內是否存在異常病變。明確腫瘤內是否鈣化,從而判斷腫瘤型別,從而判斷下一步檢查內容。
  • CT 檢查:是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可明確顱內是否存在腫瘤。
  •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更為精確的診斷方法,可明確腦膜瘤的大小、位置、形態以及腦膜瘤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係。並可判斷腦膜瘤的具體型別。
  • 腦血管造影檢查:該檢查方便明確病情。可用於診斷顱內是否存在動脈瘤、血管畸形以及顱內佔位性病變。
  • 病理檢查:確診試驗。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何時發現嗅覺出現障礙的?是一側還是雙側失去嗅覺?
  • 視力有改變嗎?視野相對於既往是否有變化?
  • 最近精神狀態如何?
  • 最近食慾如何?是否經常噁心、嘔吐?
  • 是否曾患雙側聽神經瘤?
  • 是否曾受顱腦外傷?
  • 就診前曾服用藥物嗎?具體服用過哪些藥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何會患此疾病?
  • 此疾病嚴重嗎?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 大概需要多少治療費用?在醫保報銷的範圍內嗎?
  • 此疾病會遺傳嗎?會傳染嗎?
  • 目前有哪些嗅溝腦膜瘤的治療方法?我適用於哪種治療方法?
  • 嗅溝腦膜瘤的治癒率高嗎?複發率高嗎?
  • 需要先接受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患者應謹遵醫囑,定期複查,針對併發症應積極治療,保持樂觀心態。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注意如敷料、引流管等。敷料應保持乾燥清潔,一天應更換 2 次,如滲出物較多應及時更換,減少感染可能。保持引流管暢通、防止扭曲,注意觀察引流管的顏色、性質和量(每日引流量小於 400 毫升、引流速度不快、手術後 1~2 天為血性液,後轉為無色透明樣為正常表現;若引流量過少、速度過快、3 天以上引流液顏色仍為血性液則為異常表現),每日需更換引流管。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患者應謹遵醫囑,不可自行停藥、減少藥量。
  • 術後、用藥複查:6 個月或半年需要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頭顱 X 射線、CT 等專案,以觀察腫瘤有無復發。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 1~3 天需流質飲食,而後逐漸轉為半流質飲食,若患者無不適,大約 2 周後可正常飲食。
    • 若為普通患者,應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魚類等避免吃油炸、燒烤、辛辣類的食物。
  • 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戒菸、限酒。
  • 併發症的護理:
    • 腦脊液鼻漏:患者應採取半臥位或坐位,用生理鹽水清洗鼻前庭漏出液,用碘伏消毒周圍面板,避免感染,避免用力解大便以增加顱內壓力。
    • 視丘下部損傷:患者多表現為高熱、多尿、電解質紊亂,應及時就診。
    • 癲癇發作:及時就診,按醫囑服用抗癲癇藥物。
    • 精神異常:可適當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是需要臥床休息、3~7 天可下床活動、活動度要小,可適度散步。
    • 若為非手術患者,是可以運動,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每次運動 30 分鐘左右,一週運動 1~2 次即可。

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 中樞鎮吐類藥物:常用藥物有昂丹司瓊、甲氧氯普胺等,其作用為緩解術前顱內壓增高導致的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 止痛類藥物:常用藥物如布洛芬,酮洛芬,雙氯芬酸,萘普生等,其作用為緩解術後切除腫瘤帶來的疼痛感。
  • 降顱內壓類藥物:常用的藥物如氫氯噻嗪、甘露醇等,其作用為降低顱內壓,緩解患者的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還可加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以改善腦水腫。
  • 抗癲癇類藥物:常用的藥物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其作用為避免患者癲癇發作。
  • 抗精神病藥物:常用的藥物如三氟拉嗪、氟奮乃靜、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其作用為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失常。

手術治療

腫瘤切除手術:直接對腫瘤進行切除。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選用的不同手術入路。

其他治療

放療:常作為手術治療後的輔助療法。適應於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腦膜瘤不能完全切除的患者,該方法可殺死腫瘤細胞,但是對患者身體有一定的損害。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引起一系列併發症,患者可出現癲癇、精神失常、嗅覺障礙等,生活不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癒率較高,複發率較低,對生活質量有一定影響,但通過護理後可提高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影響不大。

嗅溝腦膜瘤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與年齡、性別、環境改變、顱腦外傷、基因突變、雙側聽神經瘤病史等因素密切相關。

嗅溝腦膜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此類腫瘤的病因尚不明確,但與年齡、性別、環境改變、顱腦外傷、基因突變、雙側聽神經瘤病史等因素密切相關。

哪些人容易患嗅溝腦膜瘤?

  • 40~50 歲人群:嗅溝腦膜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在 40~50 歲多見。
  • 女性:雖然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發生,但該病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
  • 環境改變:
    • 物理因素:長期暴露於放射線者。
    • 化學因素:接觸化學致癌藥物者。
    • 生物因素:受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者。
  • 顱腦外傷:顱腦受過創傷的人群更易患嗅溝腦膜瘤。
  • 雙側聽神經瘤病史:曾患雙側聽神經瘤者患嗅溝腦膜瘤的風險更高。

嗅覺逐漸消失、視力障礙、精神異常等症狀是嗅溝腦膜瘤最常見的症狀。

嗅溝腦膜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嗅溝腦膜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嗅覺障礙:為早期症狀,表現為嗅覺減退、嗅覺喪失等。
  • 視力障礙:較為多見,表現為視力減退、視物變形、視疲勞等,個別患者出現偏盲(眼睛中視野缺失了一半)。
  • 精神症狀:多表現為興奮、幻覺、妄想、反應遲鈍、表情淡漠,少數患者出現癲癇發作(俗稱的“羊癲瘋”,多表現為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動作停止)。
  • 錐體束徵:常出現在腫瘤晚期。
  • 肢體震顫:常出現在腫瘤晚期,表現為肢體出現不自主抖動。
  • 鼻出血。

嗅溝腦膜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隨著嗅溝腦膜瘤進展,可能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如顱內壓增高、精神症狀,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正常生活。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顱內壓增高:腦組織的容量是恆定的,一旦腫瘤壓迫腦組織就會導致顱內壓力增高,多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
  • 腫瘤壓迫症狀:多表現為視力、視野改變,也可表現為偏癱(一側肢體無法運動)、癱瘓。
  • 大腦動脈供血障礙相關症狀:是由腦膜瘤體積增大壓迫大腦動脈,導致大腦動脈供血障礙,一般表現為輕微頭暈,頸部無力、痠痛感,血壓不穩定(偏低)。

應避免有害物質侵襲,避免顱腦損傷,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抵抗力,定期體檢。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有害物質的侵襲:不要暴露於汙染環境(如暴露於射線和化工物質等有害環境),不要使用含超標防腐劑的食物。
  • 增強自身抵抗力:積極鍛鍊身體,健康飲食,增強自身對腫瘤的免疫力。
  • 避免顱腦損傷:在工作或出行中避免腦部受傷。
  • 體檢:對於年齡在 40~60 歲且有雙側聽神經瘤病史的人群應每年體檢,預防該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