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內吸收: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牙內吸收,指正常的牙髓組織變為肉芽組織,其中的破牙本質細胞從髓腔內部開始吸收牙體硬組織,使髓腔壁變薄,嚴重者可造成病理性牙折。
  • 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牙齒遭受創傷、牙齒周圍感染、牙齒表面出現細小裂紋等會造成牙內吸收。牙齒外傷史、口腔治療史、磨牙等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牙內吸收根據其致病機理可分為兩種型別,即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如成熟乳牙的吸收為生理吸收,而病理性吸收又分為牙外吸收和牙內吸收。
  • 牙內吸收一般無明顯症狀。通常外傷後,牙齒會長期性對冷熱刺激疼痛明顯,此為本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
  • 對於有保留價值的患牙,通常進行根管治療。治療關鍵點是應特別注意選取合適的治療手段進行治療,減少給病患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病變早期並無明顯影像學改變,因此牙內吸收的早期診斷變得比較困難,由於牙內吸收嚴重者伴隨著牙根尖周炎導致牙齦出血影響治療環境和視野,這也是該病的一個治療難點。
  • 當患牙出現症狀或者有影像學改變時,病變往往已發展至較嚴重階段,使得治療難度加大,遠期效果欠佳。
  • 如果外傷牙齒長期的對冷熱刺激疼痛,應及時進行到醫院進行檢查就診,避免患牙病情的增重。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慢性長期冷熱刺激痛:經常性出現對冷熱食品刺激敏感,如食用較冷或較熱食品時常常感覺牙齒內部有劇烈的疼痛感覺,嚴重時導致牙齦腫脹出血等情況,需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
  • 牙齒創傷嚴重:牙齒遭受嚴重的創傷如跌打、磕碰等,且出現牙體泛黃鬆動的情況,要考慮到醫院檢查就診。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長期性牙髓炎:出現經常性牙齦牙根發炎疼痛,尤其是患有齲齒的牙齒出現牙齦化膿或者牙齒疼痛難忍時,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科

醫生如何診斷牙內吸收?

當醫生懷疑病人患有牙內吸收時,將通常會為患者做牙周 X 線檢查、口腔 CBCT(錐形束射線計算機化斷層攝影技術)等檢查,確認是否患有牙內吸收。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X 線檢查:確定是否患有牙內吸收的最主要檢查手段。醫生會通過 X 線檢視牙根管是否有區域性的氣球狀膨大。
  • 口腔 CBCT:確定患者是否有牙內吸收的高度靈敏性的方法,通過對牙周的全息成像進行診斷,可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牙齒之前有沒有經受過跌打、磕碰等?
  • 有沒有進行過類似於鑲牙鑽牙的治療?
  • 有沒有夜晚睡覺磨牙的習慣?
  • 對冷熱酸甜食物會不會有刺激疼痛感?
  • 是不是喜歡用牙齒開啟一些食品的外殼或者包裝?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這病會有併發症嗎?
  • 病治好後還會復發嗎?
  • 需要手術治療嗎?
  • 需要多長治療時間呢?
  •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治療完成後的患牙無活力且脆性大,建議治療結束一週左右複診且進行牙體修復增強治療效果。
  • 定期複查:術後需要注意按照醫囑時間按時到醫院複查,牙齒迴歸正常之後,也需要 1 年左右進行一次複查。
  • 飲食:注意在使用牙齒時避免咀嚼過於堅硬的食品,如堅果類;食用完高溫食品後應避免馬上食用冷凍類食品,以減少對牙齒的刺激。
  •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保證每日兩次的刷牙頻率,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避免用牙齒開啟食品外殼或外包裝,如啤酒瓶蓋等。
  • 心態:應像對待正常牙齒一樣對治癒後牙齒進行保護,保持積極樂觀的良好的心態,是恢復的關鍵。

牙內吸收屬於一種特殊型別的牙髓疾病,因為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其早期診斷就顯得比較困難。牙內吸收經過治療後可恢復正常,但是症狀嚴重的情況下會可能會導致牙齒折斷。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 根管治療:根管治療的目的是治療牙髓壞死和牙根感染。一些牙內吸收的情況會導致患牙的牙髓壞死,醫生會採取根管治療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導致併發症的出現。
  • 拔牙:目的是拔除壞死且損傷嚴重的牙齒,從而保證口腔健康,進而避免因牙齒壞死而形成的感染物對口腔造成健康影響。

其他治療方法

穿孔修補:其目的是對牙齒的壞死部位鑽除以及對鑽孔進行填補。當牙內吸收已經發展至牙根外表面,並且根管與牙周相連通時,可以使用此治療方法,避免出現鄰近牙的牙周組織病變和壞死的情況。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且可能伴隨牙髓炎、牙根尖周炎等一系列併發症的出現。患牙最終可能由於牙髓壞死而喪失。
  • 經過正規治療後,如果確診治療及時,則能夠保留並基本治癒患牙,牙齒表面裂紋能明顯恢復,牙齒對冷熱刺激性食品的敏感度下降明顯等。

牙內吸收最主要的病因包括感染和慢性持續性的牙髓炎。次要致病因素為外傷、夜磨牙、咬合創傷等。

牙內吸收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慢性持續性的牙髓炎:這是牙內吸收最主要的病因,出現經常性的牙根刺激痛,具體表現為患者在進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後,明顯感覺牙齦腫脹並且牙痛難忍。
  • 牙齒外傷:因跌打、磕碰、撞擊等造成的牙體損傷。
  • 夜磨牙:因習慣於夜晚睡眠磨牙導致的牙齒表面或內部構造受到影響,甚至在牙齒表面出現細小裂紋等,最終可能造成牙內吸收。
  • 咬合創傷:在食用堅硬食品如核桃、骨頭等或者使用牙齒開啟瓶蓋等會對牙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這可能會導致患牙內吸收。

哪些人容易患牙內吸收?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牙內吸收:

  • 牙齒外傷史:曾經因跌打創傷、磕碰以及車禍等原因導致牙齒創傷的人群,比較容易患牙內吸收。
  • 口腔治療史:有過根管治療、牙齒矯正等口腔治療史的患者,因為口腔內牙齒疾病的相互感染,可能導致患牙內吸收。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牙內吸收:

  • 夜磨牙人群:習慣在夜晚休息時磨牙的人群可能會因牙體受到損傷而導致牙內吸收。
  • 咬合創傷:經常用牙齒代替工具進行對堅果類食物如核桃外殼的開啟或用牙齒開啤酒瓶的行為也會對牙體造成損傷導致患牙內吸收。
  • 運動員:運動員經常進行一些特別激烈的體育競技,這時會出現無法預測的意外事故,如衝撞,跌落等危險因素也有可能造成牙內吸收。
  • 兒童:兒童天性好玩,經常對自身牙齒無法做到良好的保護,如咬筆桿、咬課桌等不良習慣會對牙齒造成損傷,家長要特別注意提醒和監護孩子的健康發育。

牙齒出現陣痛和溫度刺激痛等症狀是該病前期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該病多數情況下無明顯症狀,建議每隔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檢查,對該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牙內吸收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牙內吸收的常見症狀包括:

  • 自發性陣發痛:通常表現為沒有任何原因或前兆的牙齒陣痛,這時患者會感到疼痛難忍。值得注意的是該症狀過後並無其他不良症狀的產生,這也導致很多人在該種症狀過後沒有到醫院及時就診,從而使得病情加重。
  • 冷熱刺激痛:患牙對冷熱刺激性食物過敏嚴重,如吃冰激凌或者喝熱水時,過冷或過熱的食物會引起牙痛甚至牙齦出血的症狀。

牙內是吸收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牙髓炎
  • 牙根尖周炎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牙齒創傷史:有過牙齒創傷史的人群應特別注意牙齒的過度使用,包括避免長時間嗑瓜子,啃食骨頭類熟食等;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若有不良症狀應早發現早治療。
  • 牙齒治療史:對牙齒進行過病變治療的人群,要注意口腔衛生,平時減少甜食的食用或食用後及時進行口腔的清潔,特別注意吸菸人群要勤刷牙勤漱口。特別要注意定期到院檢查口腔。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儘量少食用較硬食物,如牛肉乾、核桃等,特別注意不要用牙齒咬硬物。
  • 在進行激烈的戶外運動時,要佩戴運動齒套對牙齒進行保護,也可以適當減少一些激烈的戶外體育競技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
  • 兒童正處於各方面生長髮育的萌芽時期,這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平時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監護,避免因意外導致牙齒受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