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鬆動: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牙齒鬆動(odontoseisis)是指牙齒鬆動程度超過正常生理範圍。牙齒在健康狀態有一定的活動度,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更是非常微小,不超過 0.02 mm,不易被察覺。當由於某些疾病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牙齒的活動度大於這個範圍時,就稱作牙齒鬆動。

  • 牙齒鬆動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由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牙根周圍組織的改變,二是牙根本身的吸收變短。
  • 牙齒鬆動可急性引起或慢性緩慢進展,可伴有牙齒疼痛不適,也可不伴有。對人造成的主要影響是咀嚼食物是感覺無力或不適。
  • 醫生會根據導致牙齒鬆動的病因進行治療。例如,牙周病患者進行徹底潔治、刮治術並行鬆動牙固定,綜合治療配合固定修復儲存牙周鬆動牙;牙外傷患者可進行牙固定術,根管治療等;根尖周膿腫,可行局麻下切開排膿。
  • 患者應建立正確的刷牙方法(水平顫動拂刷法)和習慣,輔助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等工具,並定期檢查口腔。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時,請及時就醫:

  • 牙急性外傷(異物誤吞致呼吸困難)、牙脫位及骨折;
  • 牙齦潰爛、口腔異味、出血嚴重;
  • 牙齒鬆動伴移位、咬合錯亂;
  • 張口受限;
  • 噁心嘔吐;
  • 牙痛伴有膿液溢位。

就診科室

  • 口腔科:
    • 牙周炎患者到牙周科或口腔綜合科治療;
    • 牙外傷患者到口腔急診治療;
    • 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到口腔急診、牙體牙髓科或口腔綜合科治療;
    • 口腔腫瘤患者到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綜合科就診。
  • 耳鼻喉科:上前牙疼痛,牙齦腫脹,懷疑鼻顎囊腫或鼻內腫物,應及時就醫。
  • 眼科:牙齒鬆動,牙齦周圍溢膿,伴有眼眶周圍腫脹繼發間隙感染,及時就醫。
  • 血液科:牙鬆動伴牙齦出血不止,及時就醫。
  • 精神心理科:常年處於壓力疲勞的工作環境,致使養成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牙周情況極差,牙齒鬆動程度持續上升,及時就醫。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牙鬆動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是否伴隨疼痛外傷等其他表現;
  • 患者的系統性疾病,外傷史,藥物過敏史,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吸菸喝酒史);
  • 就診前清潔口腔,保證口腔衛生。若因牙外傷導致牙鬆動脫落,甚至脫出,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將脫位牙再植回牙槽窩中,或置於脫脂牛奶、生理鹽水中儲存,儘早去醫院治療。

常用檢查

  • 口腔專科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糖及凝血常規檢查;
  • 影像學檢查:CBCT(錐形束CT)、曲面體層攝影等檢查。

治療方法

  • 牙周病患者進行徹底潔治、刮治術並行鬆動牙固定,綜合治療配合固定修復儲存牙周鬆動牙,配合個人認真的日常菌斑控制,一般可控制症狀,對於無保留價值或預後極差的牙齒,可行牙拔除術;
  • 牙外傷患者,根據牙外傷程度、患者年齡、 牙發育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包括牙固定術,根管治療等;
  • 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先行局麻下開髓,穿通根尖孔,建立引流通道,若有根尖周膿腫,可行局麻下切開排膿;
  • 口腔腫瘤以腫瘤情況為主。

常見原因

牙齒鬆動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由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牙根周圍組織的改變,二是牙根本身的吸收變短。

牙根周圍組織改變

  • 慢性進展性的牙齒鬆動多由於牙周炎引起,這種鬆動多不伴有牙齒明顯的疼痛不適,多會有咬物無力的症狀。慢性牙周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主要是牙周支援組織的慢性炎症,在疾病的早期並不引起牙齒鬆動,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包繞牙根的牙槽骨發生慢性吸收,當吸收的程度超過牙根長度的 1/2 時,牙齒的支援力量減弱,會使牙齒的鬆動度增大。
  • 如果牙齒的咬合狀況不良,或有夜磨牙、緊咬牙的不良習慣,對牙齒的咬合造成了創傷,長期也會造成牙齒的鬆動。
  • 突發的牙齒鬆動多有明確的病因,如突然咬硬物、受外傷等。
  • 如果牙齒鬆動的情況伴有牙齒咬合疼痛或牙齦疼痛後發生,多是牙周膜組織的急性炎症水腫,從而造成了牙齒的鬆動。
  • 如果牙齒鬆動的情況出現在牙周手術後,那麼這時的鬆動一般是暫時的,只是因為手術引起的區域性組織有些充血所致。一般在幾周之後水腫減輕後牙齒會回到原來的鬆動程度。
  • 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引起牙齒鬆動度的改變,如在月經期可能出現輕度的牙齒鬆動。

牙根本身的吸收變短

  • 兒童在乳牙替換之前會發生乳牙牙根的吸收,當到達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牙齒的鬆動,這種情況下的牙齒鬆動一般沒有其他的疼痛不適。
  • 其他疾病造成的牙根吸收。如受過外傷的牙齒長時間後、根管治療之後的牙齒可能會出現的牙根的吸收,若牙根下方有腫物等的長期壓迫,也會造成牙根的吸收。故此時應儘早就診,明確原因。

發生機制

牙鬆動的發生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

  • 細菌侵襲在體內繁殖。
  • 宿主防禦功能較差導致損害宿主牙周組織。
  • 外力的刺激。

高危人群

  • 長期吸菸、 精神壓力大者。
  • 生理期婦女。
  •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 、慢性腎臟病 、心血管疾病 並伴有牙周炎患者。
  • 遺傳性疾病(down綜合徵牙等)。
  • 受低等教育者且沒有牙周保護意識。

臨床表現

牙齒鬆動可急性引起或慢性緩慢進展,可伴有牙齒疼痛不適,也可不伴有。對人造成的主要影響是咀嚼食物是感覺無力或不適。

由牙齒鬆動的程度不同,臨床上可分為 Ⅰ 度~Ⅲ 度三個分度。

  • Ⅰ 度牙齒鬆動為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在 1 mm 以內,其他方向沒有動度;
  • Ⅱ 度牙齒鬆動有兩種情況,一為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在 1~2 mm 之間,二為牙齒有頰舌方向(內外方向)及近遠中方向(左右方向)兩個方向的動度;
  • Ⅲ 度牙齒鬆動也有兩種情況,一為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超過 2 mm,二為牙齒存在頰舌方向(內外方向)、近遠中方向(左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三個方向的動度。

從 Ⅰ 度~Ⅲ 度牙齒鬆動的程度越來越重,對患者的生活也有越來越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牙齒脫落或需拔除的可能性也越大。

伴隨症狀

牙齒鬆動的同時還可能伴有以下症狀:

  • 牙齦出血:牙齦自發出血。
  • 牙痛: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疼痛,面部腫脹。
  • 牙移位 :牙外傷致牙槽骨破壞,牙齒往往向破壞較嚴重的一側傾斜移位。
  • 口臭 :口腔衛生情況較差,食物嵌塞嚴重。
  • 牙周袋形成:牙周探診 4~6 mm。
  •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水平吸收 1/3~1/2。
  • 張口困難:張口受限,咬合紊亂,牙齒鬆動移位。
  • 吞嚥困難:頸部淋巴結腫脹導致吞嚥困難。
  • 食慾不振:牙齒鬆動咬合無力。

日常護理

  • 建立正確的刷牙方法(水平顫動拂刷法)和習慣,輔助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等工具,定期檢查。

預防措施

  • 使用正確刷牙方法,定期口腔檢查,治療牙體牙周疾病,拔除無保留價值的牙齒。
  • 發現並儘可能糾正全身性或環境因素,如吸菸、用藥情況、全身疾病的控制等。
  • 牙齒自我保健按摩,預防老年人牙齦的萎縮和牙齒的鬆動脫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