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當人體的血管受到創傷時,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粘附在破損部位,一邊開始封堵缺口,一邊通過凝血因子發出訊號啟動後續的凝血過程。隨之就會有大量的纖維蛋白纏繞於缺損部位,形成血凝塊(即血栓),以利於更有效的止血。相應的,血液內的蛋白C則會與血栓調節蛋白等結合,適時啟動強效的抗凝機制,以免凝血功能過度活躍,導致血管栓塞。

當基因突變導致血液中蛋白C的含量或活性顯著降低時,人體內的止血、凝血機制就可能失衡,形成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Congenital Protein C Deficiency)。1981年,美國血液學專家Griffin首次報告了伴有此項遺傳病的家族,並指出蛋白C缺陷與靜脈栓塞反覆發作之間具有相關性。該病的嚴重程度呈現極大差異,其中致死性的重症患者非常罕見(約1/500000~1/750000),而無症狀或症狀較輕者則更為常見(約1/200~1/500)。

  •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只要父母任一方患病,下一代中就有1/2的發病率。

  • 人體的染色體通常為成對編組。假如父母雙方均攜帶致病基因,而患者的1對染色體上同時遺傳了2個致病基因,那就可能造成致死性的危重症狀。

  •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的發病年齡、發病位置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症狀多為淺表靜脈血栓性炎症和下肢深靜脈栓塞,若未及時控制,可引發肺栓塞等致死性併發症。

  • 醫生在治療靜脈血栓的同時,如果發現疑似凝血功能異常,則會通過病史、家族史、用藥史,以及詳細的血液檢查來逐步排查是否為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

  • 一般不推薦無症狀或病情輕微的患者進行長期的抗凝治療,因為在缺少監測的條件下,抗凝藥物的出血風險相較而言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 醫生會在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接受手術或女性分娩前、後,給予低強度的預防性抗凝治療。

  •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開始抗凝治療時不能單用華法林,應該首先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或與低分子量肝素聯合用藥。

  •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為了更好的降低血栓風險,應該養成每天鍛鍊的習慣,確保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預防感染,儘快戒菸。

當靜脈栓塞引起明顯的不適症狀,例如身體區域性不明原因的紅腫、疼痛或瘀斑,患者務必及時就醫。待血栓病情得到控制後,如果懷疑患者伴有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醫生會通過詳細的血液檢查來評估病情,有時還需基因檢測才能明確致病機制,以便於開展疾病管理。

哪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患者如果已經在身體不同部位形成靜脈血栓,就可能表現出各種相應的明顯症狀(詳見“症狀”),就應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注意:肺栓塞具有致死性風險,而它的症狀與突發性心臟病也非常類似,因此只要出現此類症狀就應該立刻前往綜合性醫院接受急診救治。若患者病情危重,周圍的人必須即刻撥打急救電話,此時“時間就是生命”。

就診科室

  • 外科
  • 兒科
  • 呼吸科
  • 血液科

醫生如何診斷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

在靜脈血栓急性發作期,以對症治療為主。同時醫生會首先根據體格檢查和詢問病史來初步判斷患者是否可能伴有凝血功能異常,可能詢問的內容包括:

  • 患者或其家庭成員的病史。但大多遺傳性蛋白C缺陷者一生中並不發現血栓,故病史和家族史的診斷意義相對較小,診斷主要需通過實驗室檢查確診。
  • 正在服用的藥物或接受的治療;
  • 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
  • 懷孕、分娩、產褥期的具體情況。

當靜脈栓塞的病情得到控制之後,醫生對仍無法確診的疑似遺傳性凝血功能異常者還會進行詳細的篩查來最終確診。此類患者的典型臨床特徵包括:

  • 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中還有確診的靜脈栓塞患者;
  • 靜脈栓塞反覆發作;
  • 靜脈栓塞發病年齡 <50 歲;
  • 少見部位(例如腹部或腦部)發生靜脈栓塞;
  • 無明顯誘因發病;
  • 女性在口服避孕藥或絕經後接受激素替代治療時發生靜脈栓塞;
  • 女性既往反覆出現流產、死胎等,無法成功孕育後代。

以下各項實驗室檢測將有助於鑑別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最終得出確診結果:

  • 血常規檢查:分離、觀測血液中各類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
  • 凝血四項:通過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評估凝血功能是否存在障礙。
  • 抗凝蛋白檢測:抗凝蛋白缺陷是導致中國人群發生遺傳性凝血功能異常的常見病因。檢測內容包括抗凝血酶、蛋白 C、蛋白 S 的活性及其抗原水平。

為了確診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以前是否也發生過靜脈栓塞?
  • 假如以前也有發病,能否大致描述發病和診療過程?
  • 目前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
  • 是否正在使用藥物治療?
  • 近期是否接受過手術?
  • 日常是否有菸酒嗜好?是否經常運動?
  • 既往是否有懷孕、分娩?是否出現異常情況?
  • 近期分娩的婦女在產褥期是否長期臥床?
  • 家庭成員中是否還有人也確診為靜脈栓塞?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我的情況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
  • 我還存在其他疾病,同時用藥是否會有毒副作用?
  • 今後是否還會引發靜脈栓塞?
  • 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伴有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的患者應該改善生活方式:儘快戒菸、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預防感染。

為了降低血栓風險,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 儘快戒菸:避免香菸的毒素對血管和血液系統的持續傷害。
  • 健康飲食,控制體重:
    • 控制糖類和脂類攝入;
    • 增加蔬菜、水果和堅果。
  • 避免嚴重創傷:參加激烈的對抗性運動時,應做好防護措施。
  • 適量運動:
    • 每天進行 20~30 分鐘的慢跑或散步,促進腿部和全身的血液流動。
    • 長途旅行或工作、學習的間歇,最好每小時起身運動一下,舒展身體和四肢。
  • 患者或產婦最好儘快下床走動:
    • 臥病在床或接受手術後應該儘早下床走動。
    • 如果暫時無法下床,可以進行腿部的肌肉鍛鍊,由此促進腿部的血液流動。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病原體感染: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混用餐具;
    • 傳染病高發季節,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應帶好口罩。

醫生一般不推薦無症狀或病情輕微的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開展長期的抗凝治療,只需在手術或女性分娩前、後接受短期的預防性低劑量抗凝治療即可。重度蛋白C缺陷患者,則需要長期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或蛋白C濃縮劑。

如何治療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的治療目的在於降低血栓風險。

  • 一般患者只需要在手術或女性分娩前、後,開展預防性治療即可。常見方案為:
    • 低劑量抗凝治療:低分子量肝素5000U,每天2~3次;用藥1~2周。
    • 輸注蛋白C濃縮劑:例如Ceprotin或Protexel。
  • 醫生一般不推薦無症狀或病情輕微的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開展長期的抗凝治療。
    • 在缺少監測的情況下,長期使用抗凝藥物可導致出血風險,反而可能造成嚴重危害。
  • 如果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的靜脈栓塞病情非常嚴重或反覆發作,醫生會酌情給予長期抗凝治療。
    • 起始階段首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聯合華法林,大約一週後即可單用華法林。
    • 在此期間,患者需要每個月定期複診,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並據此調整用藥劑量。
  • 染色體攜帶1對致病基因的重度蛋白C缺陷患者,需要接受長期的替代治療:
    • 輸注新鮮冰凍血漿;
    • 輸注蛋白C濃縮劑;
    • 國外研究報告,此類患者如果有條件接受肝移植手術,或許有望實現病情長期緩解。

注意事項

當患者接受長期抗凝治療時,務必遵醫囑定期複診,並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創傷、出血。

多數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的蛋白C含量及活性同時下降,另有少部分則僅表現為蛋白C的活性下降。無論何種形式,都會干擾體內凝血機制的動態平衡,導致血管栓塞風險上升。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蛋白 C 調控“凝血~抗凝”的動態平衡:人體的止血、凝血機制有助於封堵血管損傷,但對其也要有相應的調控,否則就很容易在血管內形成血栓。血液內的蛋白 C 就直接參與了“凝血~抗凝”的動態調控體系。當蛋白 C 喪失生物學活性或含量顯著下降時,整個機制就會失衡,凝血作用失去了重要的制約因素,進而造成易發血栓的高危狀態。
  • 遺傳性蛋白 C 缺乏症是由 PROC 基因突變所致,該基因編碼了蛋白 C 的組成成分。
    • 體內的功能性蛋白(例如蛋白 C)需要根據基因編碼,由正確的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順序裝配合成之後,才能發揮其活性。
    • 假如編碼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裝配過程中的組裝模組就會出現差錯,最終無法合成整個蛋白或產生沒有功能的次品。

遺傳性蛋白 C 缺乏症主要有 2 種臨床型別:

  • Ⅰ型:血液中蛋白C的含量和活性同時顯著降低;
  • Ⅱ型:血液中蛋白C的活性顯著降低,含量保持正常水平。

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

  • 人體內的染色體均為成對編組,共有 23 對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指只要成對的染色體中有 1 條帶有致病基因,個體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疾病症狀。
  • 只要父母任一方患有蛋白 C 缺陷症,下一代就會有 1/2 的發病率。臨床多數患者都是攜帶 1 個致病基因,血液中蛋白 C 的活性約為正常值的一半左右。
  • 假如父母雙方均帶有致病基因,則下一代中有 1/4 的機率同時獲得 2 個致病基因,可導致血液中蛋白 C 的活性遠低於正常值,甚至幾乎完全消失,從而引起重度蛋白 C 缺乏症,伴有致死性的危重血栓症狀。這一現象在臨床非常罕見,也可能是胎兒尚未出生就已經死亡。

哪些人容易出現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

  • 家族病史:有家庭成員確診為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新生兒的發病風險較高。
  • 近親結婚的後代發生危重症狀的風險顯著升高:假如家族遺傳中帶有致病基因,近親結婚將會使得下一代獲得雙重致病基因的機率大幅上升,從而引發致命性的危重症狀。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本身並不會引發臨床症狀,它是一種血栓易發的高危狀態。只有當血管栓塞形成之後才可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某些患者還可能反覆發作,病情危重者將有致命風險。

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會引起哪些症狀?

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本身並不會引發臨床症狀,它是一種易發血栓的高危狀態。如果患者尚未形成血栓,其臨床表現就和正常的健康人沒有差異。只有血栓形成之後,才可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

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患者絕大多數僅攜帶 1 條致病基因,病情相對較輕,僅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明顯症狀,主要的症狀包括:

  • 淺表靜脈血栓性炎症
    • 區域性面板紅腫、發熱;
    • 可能觸及皮下血管中條索狀硬塊。
  • 四肢深靜脈血栓(DVT)
    • 通常僅為單側腿部發病;
    • 腿部的面板、肌肉有明顯的紅、腫、熱、痛;
    • 尤其在用力時,疼痛會更加嚴重。
  • 肺栓塞:靜脈栓塞經由血管轉移至肺部
    • 胸部或上背部疼痛;
    •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 乾咳,可伴有咳血或血痰;
    • 頭暈目眩;
    • 大汗淋漓;
    • 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 腦部靜脈栓塞
    • 突發性劇烈頭痛;
    • 面部或四肢突然感覺無法用力;
    • 頭暈目眩;
    • 視力或語言障礙。

假如父母雙方都帶有致病基因,並且同時遺傳給下一代,那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 極有可能胎死腹中。
  • 新生兒出生後,可出現爆發性紫癜,有致死風險:
    • 全身性的紅紫色斑塊;
    • 面板組織壞死;
    • 手指或腳趾出現缺血性壞疽;
    • 寒戰、高熱;
    • 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 休克。

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症有哪些危害?

患者如果未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血栓風險,可引起各種嚴重的臨床危害:

  • 靜脈栓塞反覆發作:增加全身各器官的血栓併發症風險,並對靜脈血管的結構、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 深靜脈血栓後綜合症:患側腿部腫脹、疼痛、瘙癢、痙攣,面板出現色素沉著,還可能伴有跛行。
  • 肺栓塞:可誘發各種致命的併發症,例如心衰、休克、猝死。
  • 眼靜脈栓塞:可能造成失明。
  • 華法林誘導面板壞死:患者使用華法林後,短期內可出現區域性面板腫痛、瘀斑,病變部位邊界清晰,炎症反應不斷加重,最終導致面板組織壞死。
  • 女性可出現反覆流產或死胎。

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是基因缺陷導致,個體無法預防其發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詳見“日常”),降低血栓的發生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