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胰腺類癌又稱嗜銀細胞瘤,是一種低度惡性、生長緩慢、預後相對較好的惡性腫瘤。

檢查

影像診斷的方法手段很多,但診斷胰腺內分泌腫瘤,特別是小腫瘤的檢出,效果仍不夠滿意,CT、超聲、超聲內鏡和MRI可檢出10%的直徑<1cm的腫瘤;可檢出30%~40%的直徑為1~3cm的腫瘤;檢出50%的直徑3cm的腫瘤。血管造影可檢出20%~30%的直徑<1cm的腫瘤。肝轉移瘤,超聲的檢出率為20%,CT為35%~74%,血管造影的檢出率為33%~86%,MRI的檢出率為4l%~83%。說明影像診斷方法可使相當一部分較小的原發性胰腺內分泌腫瘤漏診。

最終還需要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方法明確腫瘤的病理學型別和性質。

診斷

早期無症狀或無特異性症狀,有下列情況者應考慮類癌的可能。

1.多年不愈的間歇性面板潮紅及不明原因的腹瀉史。

2.腹痛、腹瀉及體重減輕。

3.咳嗽、哮喘和呼吸困難同時伴有肺動脈瓣、三尖瓣雜音者。

4.晚期可出現肝轉移癌、肝大和肝區痛;有心力衰竭表現,如腹腔積液、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搏動等;或有腹部包塊及肺部腫塊等。高度提示胰腺類癌。

5.病理形態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是確診的關鍵。

應以根治性手術及徹底的淋巴結清掃為主。

1.早期切除

應儘可能早期切除,即使有晚期轉移亦應積極手術,同時徹底清掃胰周淋巴結。

2.正確處理類癌綜合徵

術前可用生長抑素減少類癌危象的發生,術中應避免過度刺激腫瘤,術前、術後預防性應用抗組胺及激素等5-羥色胺拮抗劑。

3.處理肝轉移

侷限性肝轉移可採用肝葉切除,多發性病灶或巨大病灶不能切除的患者,可行肝內結節注射無水乙醇、肝動脈插管栓塞等治療。

4.綜合治療

病灶無法切除的患者可應用化療、放療、干擾素等綜合治療。由於類癌組織中含有大量生長抑素受體,可採用高濃度生長抑素控制治療生長。

5.靶向治療

體外實驗結果顯示,應用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靶向治療劑間碘苄胍聯合γ-干擾素或表皮生長因子的靶向治療劑對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有療效。

胰腺類癌大多起源於胃腸道嗜銀細胞,罕見發生在胰腺;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能產生胺肽,屬於APUD細胞系統。

臨床表現

疼痛、難以控制的腹瀉和體重減輕;34%的患者可出現類癌綜合徵。出現肝轉移癌的患者有肝大和肝區痛;可有心力衰竭表現,如腹腔積液、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搏動等;或有腹部腫塊及肺部腫塊等。胰腺類癌轉移率高,常見肝轉移,5年生存率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