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間疝: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乙狀結腸間疝是指小腸經乙狀結腸繫膜根部與後腹膜之間,突入乙狀結腸間隱窩而導致的腹內疝,較為罕見。

  • 乙狀結腸間隱窩,是由於乙狀結腸繫膜沒有充分和後腹膜壁層融合而形成的,其出現率為 60.52%。常見於胎兒及嬰兒,隨年齡增長可逐漸消失。小腸經乙狀結腸繫膜根部與後腹膜之間,突入此隱窩形成乙狀結腸間疝。
  • 乙狀結腸間疝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左下腹痛,同時於左下腹觸及包塊。
  • 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完全性腸梗阻,甚至腸管壞死等情況。
  • 常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原則是復位腸管,關閉疝環口。
  • 乙狀結腸間疝由於臨床罕見,故術前常不能作出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左下腹疼痛,伴餐後噁心、嘔吐和腹脹。
  • 出現完全性腸梗阻,如腹痛加劇,由陣發性轉為持續性,並出現停止排氣排便。
  • 左下腹部可觸及壓痛性包塊,腸鳴音亢進。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乙狀結腸間疝?

  • 乙狀結腸窩疝由於臨床罕見,故術前常不能作出診斷。
  • 大多在剖腹探查時發現一個擴張的小腸腸袢,其進入乙狀結腸間隱窩內才得出診斷。
  • 鋇灌腸檢查可顯示位於乙狀結腸腸袢間的一段小腸。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或家屬哪些問題?

  • 何時出現的症狀?
  • 有無噁心嘔吐?是否有排氣排便?
  • 腹痛為持續性還是陣發性?

患者或家屬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因為什麼得這病?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需不需要手術?手術效果如何?
  • 術後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 會復發嗎?
  • 清淡飲食,避免過於油膩飲食。
  • 補充多種維生素。

手術治療原則

乙狀結腸窩疝的手術治療原則是復位腸管,腸管復位後仔細判斷其生機,如腸管已壞死應行腸切除吻合術。將疝環口用不吸收的縫線縫閉以免復發,在縫閉疝環口時,應避免後壁腹膜下左髂總動、靜脈及左側輸尿管的損傷。

疾病發展及轉歸

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完全性腸梗阻,甚至腸管壞死等情況。

乙狀結腸間疝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乙狀結腸間隱窩,是由於乙狀結腸繫膜沒有充分和後腹膜壁層融合而形成的,其出現率為 60.52%,常見於胎兒及嬰兒,隨年齡增長可逐漸消失。此隱窩位於乙狀結腸繫膜左側,呈漏斗狀向下延伸。 隱窩前壁為乙狀結腸繫膜,後壁為後腹膜,下方為髂總動、靜脈和左側輸尿管。
  • 乙狀結腸間疝一般為末段迴腸經此隱窩疝入而導致的內疝,為乙狀結腸周圍疝的一種,佔所有腹內疝的 6%。

哪些人容易患乙狀結腸間疝?

  • 先天具有乙狀結腸隱窩的患者。
  • 胎兒、嬰幼兒。

乙狀結腸間疝有哪些症狀?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左下腹痛的同時,於左下腹觸及包塊。

  • 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左下腹疼痛,伴餐後噁心、嘔吐和腹脹。
  • 若發生完全性腸梗阻,則腹痛加劇,由陣發性轉為持續性,並出現排氣排便停止。

乙狀結腸間疝的併發症有哪些?

  • 腸梗阻。
  • 腸管壞死。

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