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菌群失調: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正常女性陰道是一個典型的微生態系統,其菌群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維持陰道內環境穩定。當陰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樣性、優勢菌、陰道分泌物白細胞計數等炎症反應指標、pH 值和乳桿菌功能任何 1 項出現異常,即診斷為陰道菌群失調。
  • 最主要的病因/危險因素:陰道微生物菌群種類繁多,相互共生和拮抗,受到體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參與形成結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促使陰道菌群發生變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下降、經期不潔、頻繁性交、反覆陰道灌洗等因素有關。
  • 主要症狀:陰道菌群失調常無症狀,大部分是暫時性的,機體抵抗力好轉即可恢復正常;當外來病原微生物增加或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導致疾病的出現,如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陰道炎等,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常伴隨外陰或陰道瘙癢等症狀。
  • 主要治療方法&治療關鍵點&治療難點:若無臨床症狀,可觀察。一旦繼發陰道感染,除針對病原微生物的藥物治療外,需通過應用各種黏膜修復劑幫助修復陰道黏膜,應用陰道微生態製劑恢復以有功能的乳桿菌為主的弱酸性環境,促進陰道微生態的平衡和免疫調節,減少陰道感染的反覆發作。
  • 疾病的主要危害:陰道菌群失調時,可導致陰道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一旦病原菌入侵,繼發感染和誘發陰道炎。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改善措施,病原菌長期存在,會誘發輸卵管炎、宮頸炎、盆腔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病變,甚至會導致女性不孕。
  • 其他:最重要的預防手段、最重要的警示、重要的預後等相關資訊。陰道菌群失調呈可逆性,當加強機體免疫力、祛除病因,陰道微生態環境可恢復至正常功能狀態。所以平時應該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雌激素,選擇淋浴,避免盆浴及不必要的陰道沖洗,選用純棉內褲,不穿緊身衣褲,注意區域性衛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白帶增多有異味
  • 白帶粘稠、呈豆腐渣樣改變或團塊樣
  • 膿性白帶、呈泡沫狀或有臭味
  • 外陰或陰道口瘙癢、灼痛
  • 陰道乾澀刺痛充血
  • 出現尿急、尿痛
  • 性交痛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陰道菌群失調?

陰道菌群檢測主要包括形態學檢測及功能學檢測。兩者互為補充,從而綜合評價陰道微生態狀況。若形態學檢測與功能學檢測結果不一致時,目前以形態學檢測為主要參考指標。

  • 形態學檢測:包括菌群密集度、多樣性、優勢菌、病原微生物、各項疾病評分等形態學指標。正常陰道菌群的密集度為 Ⅱ~Ⅲ 級、多樣性為 Ⅱ~Ⅲ 級、優勢菌為乳桿菌。
  • 功能學檢測:主要是測定陰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及酶的活性。正常陰道 pH 值為 3.8~4.5、乳桿菌功能正常、白細胞酯酶等陰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外陰或者陰道瘙癢等症狀?嚴重程度如何?已經出現了多久?
  • 陰道分泌物是否增多?什麼顏色?有無異味?
  • 有無尿急、尿痛或尿頻?有無尿道口異常分泌物?
  • 是否存在同房出血?
  • 月經是否規律?有無經期同房?
  • 有沒有糖尿病、免疫系統異常等病史?
  • 有無冶遊史?有無固定性伴侶及性生活?性伴侶是否有外生殖器感染?
  • 平時工作壓力大嗎?作息是否規律?
  • 平時是否有規律的體育運動?飲食方面有什麼偏好?
  • 在服用哪些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陰道炎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這個病有傳染的可能嗎?我的伴侶需要接受篩查嗎?需要同時用藥?
  • 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忌過度對陰道清潔,平日不需要使用各種洗液清潔陰道,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即可。
  • 合理飲食,減少高糖食物的攝入。過度攝入甜食,會導致女性身體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改變陰道內正常環境,導致黴菌滋生。飲食要多樣化,不要挑食、偏食,讓營養的需求達到要求,從而不會引發疾病。
  • 平時最好穿棉質內褲,以保持陰道透氣乾燥;內褲單獨清洗,最好不使用洗衣機,內褲在充分清洗後在太陽下晒乾。
  • 避免不必要的流產。
  • 注意經期衛生,月經期間注意勤換衛生巾,不進行房事。
  • 注意不濫用藥物,比如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避孕藥類藥物;不要濫用婦科洗液,可能會殺滅陰道中的有益菌,滋生黴菌,進而引發各種陰道炎症。
  • 可以遵醫囑補充陰道乳酸桿菌。

藥物治療

  • 抗菌治療:明確病原菌以及是否合併其他感染,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進行規範治療。
  • 修復受損的陰道黏膜:目前,常用藥物是雌激素,一方面,它可促進陰道黏膜基底細胞分裂增殖來修復破損的黏膜,另一方面,它可刺激陰道上皮增生增厚,糖原含量增加,乳桿菌的作用下又可分泌抑菌活性成分,從而有效抑制病原菌繁殖。
  • 應用陰道微生態製劑:補充乳桿菌或益生元促進陰道恢復微生態平衡,防止復發和繼發感染。

疾病發展和轉歸

陰道菌群失調這一狀態大部分是暫時性的,機體抵抗力好轉即可恢復正常;另一方面,微生態長期失衡,可能導致各種陰道炎。如果在孕期,可能導致早產、流產、不孕等一系列臨床疾病的發生。

陰道菌群失調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長期應用抗生素、抗腫瘤藥物或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的使用均可抑制乳酸桿菌生長,使其他致病菌成為優勢菌,引起炎症。
  • 個人衛生習慣:不正確的或反覆的陰道灌洗、婦女的自我上藥等有可能破壞陰道酸性環境和解剖學生物屏障功能,造成陰道菌群失調。
  • 手術外傷及分娩:可能會造成陰道粘膜完整性被破壞,導致外界微生物的種植,改變陰道菌群結構
  • 卵巢功能低下、老年人等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也可導致陰道菌群改變。
  • 性生活及避孕方式:陰道菌群會受到性伴侶數目影響,而性生活頻繁對陰道菌群影響不大。口服避孕藥和應用安全套對陰道微生態無明細影響,而帶有宮內節育器婦女的陰道厭氧菌的數量會明顯增加。
  • 合併疾病:各種陰道炎症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種陰道菌群失調,貧血或者甲狀腺疾病婦女等也可導致陰道菌群改變。

哪些人容易患陰道菌群失調?

  • 卵巢功能下降:比如絕經後女性,隨著雌激素減少,陰道內乳桿菌數量明細減少,大腸桿菌成為主要菌群,易患老年性陰道炎及其他陰道炎症。
  • 頻發性活動:精液為鹼性物質,一次性交後,需要 8 小時左右恢復陰道酸性環境,一日多次性活動及多個性伴侶可使陰道 PH 值增高,有利於條件致病菌的生長,增加陰道感染機率。
  • 反覆陰道沖洗:陰道沖洗可以破壞陰道的酸性環境,有些沖洗液可以殺死包括乳桿菌在內的菌群,不利於陰道健康的維持。
  • 長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抑制乳桿菌生長,使其他治病菌群成為優勢菌,導致陰道微生態失衡。
  • 其他:如陰道異物及經期衛生用品使用方式不當也可引起陰道微生態失衡。

陰道菌群失調時,一般不會出現症狀。若同時病原菌入侵,可誘發各種各樣的“陰道炎”,包括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陰道炎等,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伴隨外陰或陰道瘙癢等症狀。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 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內乳桿菌減少、加德納菌及其他厭氧菌增加所致的內源性混合感染,臨床特點為魚腥臭味的稀薄陰道分泌物增加,但陰道檢查無炎症改變。
  •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病原體為假絲酵母菌,主要症狀為外陰陰道瘙癢、灼熱痛,陰道分泌物呈豆渣狀或凝乳樣。
  • 滴蟲陰道炎:病原體為陰道毛滴蟲,主要症狀為陰道分泌物異常及外陰瘙癢,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泡沫狀、有異味。
  • 老年性陰道炎:經常表現陰道乾澀刺痛充血,瘙癢不適,多半還合併泌尿系統症狀,多是因為卵巢功能的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
  • 強身健體,多做運動,合理飲食、規律睡眠,健康的身體自己會建立御系統,其中就包括陰道自淨能力,保持陰道微生態平衡。
  • 青少年女性不宜過早性生活,成年女性避免不潔性生活,避免頻繁更換性伴侶,導致微生態失衡。
  • 注意生殖健康,避免不必要的流產、陰道沖洗等操作;注意經期衛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可以遵醫囑補充陰道乳酸桿菌,維持微生態平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