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疼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陰莖疼痛(penile pain)是指患者陰莖的表面或內部組織由於感染或病變而引起疼痛。

  • 陰莖疼痛的病因複雜多樣,絕大多數由泌尿系統本身的疾病引起,而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陰莖疼痛。
  • 患者自覺陰莖表面或內部組織有疼痛、不適感,嚴重程度各不相同。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基於不同的病情,患者陰莖還可能伴有紅斑、腫脹、潰瘍、皰疹、腫塊等情況。由於與內褲磨擦後可造成不適感加重,因此患者往往感到行動受限。
  •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陰莖疼痛,都請務必及時去醫院接受診治,醫生會在明確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驗血、驗尿,並通過影像學技術和內鏡技術觀察體內病灶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必要時還可能獲取少量病變組織進行活檢,從而明確病因。
  • 醫生會針對引發陰莖疼痛的潛在病因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例如面板炎症、紅腫常用各種面板洗劑、外用藥膏進行治療。假如患者伴有尿路感染或性病感染,則需要足量、足療程用藥,確保徹底清除病原體。對於尿道下裂、尿道結石、陰莖癌等,則有必要及時實施外科手術,以防病情惡化。
  • 陰莖疼痛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日常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陰莖部位的面板清潔,穿著棉質透氣的衣褲。若確診為傳染性疾病,患者應暫停性生活,性伴侶也有必要同時接受診治,以免彼此在性接觸時發生交叉傳播。

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無法緩解的陰莖疼痛,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 面板性病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陰莖疼痛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疼痛涉及的範圍和嚴重程度、疼痛的變化趨勢,是否伴隨瘙癢、腫脹,以及全身發燒、乏力等其他不適。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
  • 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性伴侶是否也有類似症狀或感染史。
  • 近期及長期使用的外用藥物、避孕器具、護膚用品或沐浴液等是否對陰莖部位的面板具有顯著的刺激性。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陰莖疼痛並明確陰莖疼痛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醫生通常會檢視陰莖外觀,檢查是否有紅腫或疼痛。假如存在面板病變,則需要仔細評估病變區域的大小、數量、顏色、形狀、表面形態。
    • 還需要了解患者尿道口是否有異常分泌物。
    • 檢查膀胱部位是否有疼痛或壓痛。
    • 評估陰莖的勃起功能是否正常。
    • 直腸指檢以明確前列腺是否出現病變。
  • 尿樣檢查:尋找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癌細胞或病原體感染。若伴有明顯的感染症狀,還需要進行尿培養,鑑別具體的病原菌,並進行藥敏試驗評估最有效的抗生素藥物。
  • 血樣檢查:評估感染、炎症水平,以及肝腎功能、血糖水平等各項指標。生物學標誌物檢測可初步判斷患者是否伴有癌變,免疫功能是否異常,以及鑑別具體的感染型別(例如淋病、梅毒、皰疹、艾滋病等)。
  • 陰莖海綿體造影:顯示陰莖內部病變的部位、範圍及程度;還能作為陰莖異常勃起的診斷依據。
  • 陰莖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陰莖內各組織內的血管分佈和血流狀況。
  • CT掃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於判斷泌尿系統的組織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尿道等,是否發生異常。
  • 膀胱鏡檢查:可發現尿道和膀胱內的腫瘤、梗阻、結石、囊腫、感染和外傷等情況,並對可疑病變進行取樣檢查。
  • 組織活檢:醫生會獲取少量病變組織,通過顯微鏡觀察是否存在病原菌或寄生蟲,以及是否有癌變跡象。

治療原則

醫生會根據陰莖疼痛的具體病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 尿路感染或性病感染者都需要及時接受相應的抗感染治療。只有遵醫囑足量、足療程用藥,才能有效清除病原體,確保實現最終治癒。否則,病情反覆發作,會形成慢性損傷,影響正常的排尿功能,甚至損害生育能力。
  • 尿道結石:此類疾病若引發陰莖疼痛,有必要及時接受外科治療,以免排尿受阻的情況更加惡化,最終可能累及腎臟,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 面板疾病的常用藥物包括各種面板洗劑、糖皮質激素藥膏、免疫抑制劑藥膏、抗真菌藥膏和抗生素藥膏。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則需要聯合口服藥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抗感染藥物。
  • 包皮過長:患者要及時治療,必要時作包皮環切術,日常注意及時清除包皮垢。
  • 尿道下裂:手術是治療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尿道的開口位置,恢復陰莖的正常組織結構。

常見原因

引起陰莖疼痛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由泌尿生殖系統的病變或感染、炎症所致,此外,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能引起陰莖疼痛。一些常見病因如下:

  • 非勃起狀態下的陰莖疼痛:
    • 泌尿系統的急、慢性炎症:例如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引起的陰莖放射性疼痛。
    • 結石/異物:可見於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尿道異物等。
    • 泌尿系統腫瘤:包括Paget病、鮑溫病、陰莖癌等。
    • 包皮過長/包皮嵌頓:包皮過長者若上翻後未及時復原,包皮口嵌頓在龜頭下緣的冠狀溝,會阻礙靜脈血液迴流,造成陰莖頭部水腫、淤血,引起疼痛。
    • 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梅毒、尖銳溼疣、生殖器皰疹、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滴蟲病等。
    • 尿道損傷:外傷、尿路手術、插尿管等。
    • 陰莖表皮受損:洗澡時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的洗液,造成面板損傷;或是對於各類外用避孕器具或避孕藥物過敏。
    • 藥物不良反應:例如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
  • 勃起狀態下的陰莖疼痛:
    • 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陰莖海綿體硬結症):陰莖白膜及海綿體內出現纖維化斑塊,呈條索狀。當陰莖勃起時,可發生區域性變形或彎曲,從而引起陰莖疼痛。
    • 尿道下裂:先天性尿道發育不健全,開口不在龜頭頂端中央的位置,而是位於龜頭或陰莖下側的部位。由於破壞了陰莖的正常組織結構,患者多伴有陰莖向下彎曲,在勃起狀態下會發生陰莖疼痛。
    • 陰莖異常勃起:與性慾和性刺激無關,由於陰莖部位的神經受到損傷,造成勃起功能紊亂,令陰莖長時間維持勃起狀態,引起陰莖疼痛。
  • 部分健康男性在性交後也會感到陰莖疼痛,這可能與陰莖勃起後大量充血、血液迴流不充分所致,一般會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陰莖疼痛:

  • 伴有梗阻性泌尿系統疾病,例如尿路結石、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等;
  • 長期臥病在床,免疫力低下;
  • 多性伴、有不潔性生活史或性生活過頻、動作過於激烈;
  • 不注意個人衛生或生活條件較為惡劣,間隔很長時間才洗澡;
  • 曾經有過陰莖損傷、尿路感染或性病感染等病史;
  • 伴有各種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統結構缺陷,例如包皮過長、尿道下裂等;
  • 近期使用某些口服藥,如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

臨床表現

  • 陰莖表面或內部組織感到疼痛,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 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 基於不同的病情,患者還可能伴有紅斑、腫脹、潰瘍、皰疹、腫塊等情況。
  • 在行走過程中,陰莖可能會與衣物摩擦,因而患者往往感到行動不便,或行走姿態異於常人。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陰莖疼痛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陰莖疼痛伴尿頻、尿急、尿痛,並有發燒、乏力等全身性症狀:可見於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等。
  • 陰莖疼痛伴尿道口有異常分泌物:可見於尿道炎、淋病、前列腺炎等。
  • 陰莖疼痛伴包皮水腫:可見於包皮嵌頓等。
  • 陰莖疼痛伴陰莖出現腫塊或硬結:可見於陰莖癌、尖銳溼疣、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等。
  • 陰莖疼痛伴排尿口位置異常:可見於尿道下裂。
  • 陰莖疼痛伴持續勃起:可見於陰莖異常勃起。
  • 陰莖疼痛患者日常不要參與劇烈運動,以免過於悶熱、潮溼,或受到過度摩擦,導致不適感進一步加重。
  • 務必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洗,以減少病原菌繁殖或尿液、汗液的刺激;但要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也不要用強刺激性的沐浴液或洗液。
  • 患者應及時改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避免各種辛辣、刺激的食物。
  • 勤換內褲,保持衣物、床單清潔,穿著質地柔軟、寬鬆、利於排汗的棉質衣褲。
  • 患者應暫停性生活,及時確診病情,儘快開展治療。
  • 如確診為傳染性疾病,性伴侶也有必要同時接受診治,以免彼此在性接觸時發生交叉傳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