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下墜: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陰囊下墜是指陰囊伴有墜脹或疼痛感,久站或者勞累後加重,患者的陰囊較正常情況發生顯著的下垂。

  • 引起陰囊下墜的病因複雜多樣,絕大多數由泌尿系統本身疾病引起,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陰囊下墜。
  • 陰囊有墜脹、疼痛感,還可能伴有明顯的體積增大,有時可觸及陰囊內形成實性腫塊、硬結或內含液體的囊腫等。
  • 無論任何時候感覺陰囊異常、有下墜感,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醫生會在明確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進行驗血、驗尿,以及影像學檢查,必要時還可能進行陰囊活檢等,以明確病因。
  • 醫生會針對引發陰囊下墜的潛在病因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例如病情穩定的囊腫或鞘膜積液患者只需長期觀察隨訪,不必急於手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的患者一般需要儘快接受藥物治療,足量、足療程用藥,爭取及早清除病原菌。腹股溝疝、睪丸腫瘤患者一般只有通過手術治療才能真正實現病情緩解,否則存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 陰囊下墜患者需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每天應確保有充足的水果和蔬菜。日常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陰囊託對陰囊進行適當的託護,減少陰囊下墜的程度,緩解症狀。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感覺陰囊異常、有下墜感,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病因複雜,有時需多學科協同診療。

  • 泌尿外科
  • 普外科
  • 腎內科
  • 消化內科
  • 風溼免疫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陰囊下墜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陰囊是否有腫脹或硬塊,發生病變的具體範圍和特徵、病情的變化趨勢,是否伴隨疼痛、發熱等其他不適。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
  • 是否伴有腎病家族病史。
  • 近期及長期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包括降壓藥、激素類藥物等。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陰囊下墜並明確陰囊下墜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醫生會檢查附睪、精索和陰囊是否存在結構異常或損傷;
    • 並以健側睪丸為標準,對比兩側的大小、硬度和輪廓是否有明顯差異;
    • 假如發現陰囊記憶體在腫塊,醫生會仔細分辨腫塊的部位、大小、性質、活動度等。
  • 透光試驗:醫生會在暗室內用光源貼著陰囊的一側照射,從對側觀察陰囊內的情形。
    • 如陰囊內是清亮液體,可看到腫物的透亮表現,為透光試驗陽性;
    • 如陰囊內是實性的人體組織或血性、乳糜液體,則看不到亮光,為透光試驗陰性。
  • 尿樣檢查:尋找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癌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 血樣檢查:評估感染、炎症水平,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測定血或尿內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球蛋白(AFP)對診斷睪丸絨毛膜上皮癌或胚胎癌有重要意義。
  • B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診斷和鑑別鞘膜積液、囊腫、腫瘤、感染和外傷等情況;還可以評估睪丸和精索的血流量。
  • 淋巴管造影:通過觀察淋巴管和淋巴結的結構是否異常,評估患者是否發生絲蟲病及其病情嚴重程度。
  • 陰囊鏡:用於陰囊內容物(睪丸、附睪、精索)及鞘膜腔壁病變的診斷,以及陰囊內病變的活檢等。
  • 陰囊穿刺:為了鑑別陰囊積液的性質可行穿刺抽液檢查;對實質性腫塊可抽吸少量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治療原則

醫生會根據陰囊下墜的具體病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以下是針對一些常見病因的治療:

  • 鞘膜積液:病情穩定者可長期隨訪觀察,尤其是低齡嬰幼兒不必急於手術治療。僅有病情不斷加重或確診伴有其他疾病者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 睪丸扭轉:這是一種外科急症,必須儘早處理,以免睪丸壞死,喪失生精功能。治療的關鍵是恢復受累睪丸血流,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
  • 精索靜脈曲張:原發性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應根據患者是否伴有不育或精液質量異常、有無臨床症狀、靜脈曲張程度及有無其他併發症等情況區別對待。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應積極尋找和治療原發病。
  • 腹股溝疝:該病不會自行痊癒,手術是徹底治癒的唯一方法。大部分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該及時施行手術來進行修補、治療。這是因為腹股溝疝可能引發絞窄性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 睪丸腫瘤:不同睪丸腫瘤的治療方式不同,總的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為主,以放化療結合為輔。手術可選擇根治術,也可以選擇保留睪丸的部分切除術,具體手術方式視情況而定。
  • 附睪囊腫:大多數患者無需治療,因為囊腫並不會造成疼痛或不適。如果感到疼痛,醫生可能會建議服用止痛藥物,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不適,可與醫生協商進行外科治療,但可能會對生育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若有必要可以在治療前儲存精子。
  • 急性附睪炎: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旨在清除感染,降低復發風險,同時緩解疼痛症狀。只要及時診治,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常用抗生素包括口服複方磺胺甲惡唑、喹諾酮類或四環素等,這些藥物可殺滅細菌及其他病原體,徹底清除感染。
  • 附睪結核:以藥物治療為主,抗結核用藥方案是治療的基礎,必須堅持聯合用藥、足量、足療程治療才能最終實現徹底治癒結核感染。若患者病情非常嚴重,藥物難以控制,醫生才會考慮採取手術方案切除部分附睪。
  • 肝硬化:目前尚無特效方法治癒肝硬化,但積極治療可以延緩或阻止肝臟的進一步損傷。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導致肝硬化疾病和併發症,包括針對原發病或併發症的治療,常見方法包括藥物、手術和生活方式調整。在疾病終末期時,僅有接受肝移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緩解病情。
  • 腎病綜合徵:原發性腎病綜合徵本質上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治療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療、一般治療、對症治療以及併發症的防治。繼發性腎病綜合症主要是針對原發病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免疫抑制劑、利尿劑、降壓藥、降脂藥等。

常見原因

引起陰囊下墜的病因複雜多樣,絕大多數由泌尿系統本身疾病引起,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陰囊下墜。一些常見病因如下:

  • 陰囊體積變大/包塊:常見於精索靜脈曲張、鞘膜積液、睪丸炎、附睪炎、附睪囊腫、睪丸扭轉、睪丸腫瘤、腹股溝疝等;

  • 陰囊水腫:

    • 先天性因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包莖、腎病綜合徵、尿道炎、附睪炎、支原體感染、睪丸鞘膜積液、睪丸扭轉、睪丸腫瘤、腎衰、精索靜脈手術、腹股溝疝修補術、陰囊手術以及區域性創傷等;

    • 腹膜後腫瘤、腹膜後纖維化;

    • 低蛋白血癥、肝硬化、過敏性紫癜;

    • 其他:燒傷、糖尿病、水腫型甲亢、甲低、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原醛症、低蛋白血癥、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硬化病等)、絲蟲病、淋巴結炎、Ⅰ型免疫母細胞性淋巴腺病、嬰兒型全身性GM1神經節苷脂病等。

  • 理化因素及藥物:

    • 在一些高溫環境工作、劇烈運動、長時間旅遊、高海拔地區因素下可引起水腫,有陰囊下墜感;

    • 藥物: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阻滯劑等)、氯化鈉或含鈉藥物、甘草、瀦鈉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雌激素、睪酮等)等;

此外,也有一些患者即使經過全面仔細檢查仍未能明確陰囊下墜原因。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陰囊下墜:

  • 精索靜脈曲張
  • 睪丸扭轉
  • 長期臥床
  • 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
  • 腹股溝疝
  • 隱睪
  • 腮腺炎
  • 腫瘤
  • 陰囊部位的外傷
  • 陰囊及鄰近器官重大手術史

臨床表現

  • 陰囊有墜脹、疼痛感,還可能伴有明顯的體積增大,有時可觸及陰囊內形成實性腫塊、硬結或內含液體的囊腫等。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陰囊下墜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陰囊下墜伴疼痛,以及全身乏力、發燒:睪丸外的疼痛腫塊可能是附睪炎,睪丸部的疼痛腫塊可能是睪丸炎,也可能是生殖系統的結核感染。
  • 陰囊下墜伴尿頻、尿急、尿痛:多見於併發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 陰囊下墜伴睪丸部位有明顯的淤血、腫脹和劇烈疼痛:可見於睪丸扭轉等。
  • 陰囊下墜伴睪丸部位條索狀團塊和隱痛:可見於精索靜脈曲張等。
  • 陰囊下墜伴水腫、蛋白尿:見於腎病綜合徵等。
  • 陰囊下墜患者需積極配合醫生針對病因,開展必要的治療。
  • 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陰囊託:陰囊託的作用機理是人為在陰囊外部提供支撐,托起陰囊,減少下墜,使精索靜脈迴流好轉。而且陰囊託能使陰囊、陰莖、大腿三項分離,有利於熱量的消散。冷敷袋的設定有助於維持精子生成的最佳溫度。
  • 保持陰囊部位的面板清潔乾燥,每天用溫水清洗陰囊,以減少病原菌繁殖或尿液、汗液的刺激。
  • 患者飲食中應增加水果和蔬菜,預防便祕。
  • 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控制飲水量,嚴格記錄出入水量,保證水電解質平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