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閉恐懼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幽閉恐懼症是一種對封閉空間的恐懼症。當患者進入密閉、狹窄環境或空間時,會出現焦慮、恐慌反應。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各年齡層均可發病。
導致幽閉恐懼症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愉快的童年經歷、性格因素(脆弱、膽小、害羞)、心理壓力、處理問題的經驗少等。
當患者進入密閉空間時,如擁擠的公共場所、車廂、電梯、機艙內等,不自主地出現焦慮、恐慌情緒。患者出現相關症狀時,應及早就醫。醫生通過了解症狀,詢問相關病史,進行量表測試後給出明確診斷。
幽閉恐懼症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通過分析性心理療法,患者能瞭解、分析、認識病情,從而減輕焦慮;同時接受抗焦慮藥等藥物治療,以改善緊張、焦慮情緒。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還應放鬆心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此外,家人的鼓勵、關心也很重要。
引發幽閉恐懼症的原因較複雜,無法從根本上預防此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進入某些密閉環境或空間時,不自主地出現焦慮、恐慌情緒,甚至失去控制,想要迅速逃離;
- 處於密閉環境中時,出現這些不適: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渾身發抖或麻木、肌肉抽動、臉部潮紅、胸悶、呼吸急促、噁心、眩暈、腹部不適、暈倒等。
就診科室
- 精神科
- 心理科
醫生如何診斷幽閉恐懼症?
就診時,醫生會了解患者相關症狀和病史,還會進行問卷測試明確診斷。
- 臨床上,幽閉恐懼症一般包含下列幾個診斷原則:
一旦處於恐懼情境中,幾乎能立即引發焦慮反應;
患者知道自己的恐懼是過度而不合理的;
患者會逃避該情境,或強忍痛苦與焦慮來面對;
這些逃避行為,讓患者感到焦慮、痛苦,已經嚴重干擾正常生活、工作、社交。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每當處於什麼樣的環境或場所時,會感到恐懼不安?
- 處於恐懼環境中時,症狀會立即發作嗎?
- 當症狀出現時,知道自己的反應是過度而不合理的嗎?
- 出現在密閉的空間時,是否特別想逃離?
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有這種異常情況的?
- 有沒有其他腦部疾病?
- 童年是否有過很糟糕的經歷?
- 近期的精神壓力大嗎?
- 這些症狀有沒有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病情嚴重嗎?
- 如果儘量不去容易誘發恐懼的場所,病情會不會減輕?
- 驚恐發作時,我應該怎麼做?
- 這個病必須長期服用藥物嗎?
- 這個病能徹底治好嗎?
- 如果經常去恐懼的場所,嘗試克服恐懼,能改善病情嗎?
- 這個病會遺傳嗎?
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日常還要注意:
- 均衡飲食,規律作息。
- 症狀發作時,可嘗試深呼吸或轉移注意力,這些都有助於穩定情緒。
- 多與家人溝通,讓家人理解、信任並鼓勵自己,一同面對和戰勝疾病。
幽閉恐懼症以心理治療為主,主要採取解釋性心理療法,減輕患者的焦慮,鼓勵他們重新進入感到害怕的環境或場所;同時輔以抗焦慮藥等藥物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心理治療[1]
治療幽閉恐懼症的常用方法有下列幾種:
- 系統脫敏法:醫生對患者恐懼的場景進行由弱到強的排序,然後讓患者先接觸弱恐懼場景,再循序漸進地接觸更恐懼的情境,逐漸使患者對場所的恐懼感降低,從而減輕焦慮反應。
滿灌法(衝擊療法):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然後讓他嘗試接觸恐懼的場所,同時鼓勵他不退縮、不逃避。如此反覆多次治療,直到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下降或消失。
可通過不同的方式讓患者接觸恐懼場景,如直接把患者帶到真實的情境,使用錄影、幻燈片等放映恐懼情景,讓患者想象自己最恐懼的場面,或者醫生向患者反覆講述情境中的細節等,過程中不允許患者採取閉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為。
- 認知行為療法:
- 醫生向患者說明疾病的性質,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恐懼的內容,挖掘恐懼的原因等,然後鼓勵患者進入恐懼場所,反覆訓練,直到取得滿意效果。
- 此法常和其他心理療法聯合使用。
藥物治療[1]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使用一種或聯合幾種藥物進行治療。
- 苯二氮卓類藥物:比如勞拉西泮、奧沙西泮、阿普唑侖等。
- 選擇性 5-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等。
- 其他抗焦慮抑鬱藥物:度洛西汀、鹽酸文拉法辛等。
幽閉恐懼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3][4]?
導致幽閉恐懼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 環境因素。過分粗暴、壓抑的社會或家庭環境,極度教條、嚴厲的教育,會使人的心理成長單一化,難以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對外界緊張、敏感程度較高,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幽閉恐懼症。
- 個性因素。有些患者可能受到父母影響,從小依賴性強、膽小、怕事、害羞、高度內向、固執、敏感多疑、心胸狹窄等,也容易出現幽閉恐懼症。
- 童年創傷。不少幽閉恐懼症患者,曾在幼年時受到非常多或重大的心理傷害。
- 精神壓力。當引發幽閉恐懼症的各種因素互相沖擊時,人會產生精神壓力,若這些壓力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導致發病。
幽閉恐懼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1]?
- 曾患有神經系統病變;
- 心臟病患者;
- 肥胖症患者;
- 遺傳性的性格脆弱;
- 有不愉快的童年;
- 巨大的精神壓力。
幽閉恐懼症有哪些症狀[1][2]?
幽閉恐懼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一旦處於讓自己感到恐懼的密閉環境中,就會不自主地想逃離,總擔心會出什麼事;
- 患者可能會出現驚恐發作(也稱急性焦慮發作),可表現為: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渾身發抖或麻木、肌肉抽動、臉部潮紅、感覺窒息、胸悶、呼吸急促、噁心、眩暈、腹部不適等,有些人甚至會暈倒;
患者通常知道自己的恐懼是過度且不合理的;脫離恐懼環境時,焦慮症狀一般有所緩解或恢復正常。
幽閉恐懼症可合併有下列病症:
- 焦慮症;
- 強迫症。
引發幽閉恐懼症的原因較複雜,無法從根本上預防此病,只能儘量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降低發病風險。
- 家長要多關心孩子,正確引導、教育孩子,避免他們在童年時期遭受心理創傷。
- 避免讓精神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適當放鬆一下自己,心理壓力大時,可嘗試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或者外出旅遊、參加娛樂活動等。
-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過度膽小、害羞、依賴性等情況,要及時給予引導、糾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