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真菌性食管炎又名黴菌性食管炎,以念珠菌為主要致病真菌,故又被稱為念珠菌性食管炎,是食管機會感染(寄生在人體體表和腸道中的正常微生物,及環境中一般不致病的微生物,在宿主受外傷,免疫功能受損時,可引起感染)最常見的型別,屬於侵襲性真菌感染,主要見於長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及其他各種免疫低下狀態的患者。

  • 真菌侵入食管黏膜造成感染,導致食管炎性改變,稱為真菌性食管炎。 致病菌多為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最為常見。此外,克魯斯念珠菌、熱帶念珠菌以及其他少見的真菌,如放線菌、毛黴菌等均可導致食管炎發生。
  • 真菌性食管炎為食管少見疾病,近年來由於人群疾病譜的改變,以及內鏡技術的成熟,真菌性食管炎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
  • 免疫力低下及食管黏膜受損人群,黏膜抗感染力下降,易受真菌侵犯;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的高糖狀態利於真菌生長,為易感人群;大量使用抗生素,破環了食管微生態平衡,減弱了對真菌生長的抑制,增加感染風險。
  • 主要特徵為上腹不適、疼痛,胸骨後燒灼樣疼痛,吞嚥異物感,食慾不振等,部分患者有發熱、黑便等症狀,長期發作可致進食梗阻。
  • 真菌性食管炎分級(Kodsi 分級標準):Ⅰ級為散在斑塊,且累及食管黏膜小於 50%;Ⅱ級為散在斑塊,且累及食管黏膜大於 50%;Ⅲ級為融合斑塊,且物質附著在食管四壁至少 50%;Ⅳ級為Ⅲ級表現,且斑塊物質侵犯至食管腔內。
  • 對於存在明顯危險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患者,首先要去除誘因,或將其危險因素降到最低,足量、長療程使用抗真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併發症,可考慮內鏡或外科手術治療。
  • 真菌性食管炎本身可以導致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厭食等不適,造成患者營養不良。長期反覆發作,可導致消化道穿孔、感染播散、消化道梗阻,甚至炎症部位惡性增生可能,故需引起重視,及早治療。
  • 存在易感風險的高危人群,首先應儘量消除或降低其危險因素,若為不可避免的危險因素,則需提前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對存在經常服用抗生素、激素、年老體弱、抵抗力差等危險因素的人群,若出現吞嚥困難、上腹不適、胸骨後燒灼樣疼痛等上消化道症狀,尤其是按常規食管炎治療無效者,應警惕並及早做胃鏡檢查。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真菌性食管炎?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年齡、用藥史、腫瘤、艾滋病等疾病病史,結合患者消化系統症狀可進行初步判斷;確診依賴於內鏡檢查結合真菌檢查。

具體檢查如下:

  • 內鏡檢查:內鏡下典型表現是白色滲出物附著於黏膜表面,形似於乳酪,呈點狀或片狀,不易颳去,用力擦去後可見黏膜出血糜爛,也可出現明顯的黏膜損害。
  • 真菌培養:根據藥敏結果指導臨床用藥。

本病還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 食管癌(行內鏡檢查及黏膜活檢以鑑別)。
  • 其他型別食管炎(行內鏡檢查及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可鑑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平時身體怎麼樣?
  • 有什麼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持續加重還是持續穩定?
  • 有沒有什麼誘因和緩解因素?發病以後檢查和治療過嗎?
  • 以前有沒有胃和食管方面的毛病?有沒有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有沒有外傷、輸血史?有沒有什麼大病?平時有沒有吃激素?有沒有長期吃抗生素?
  • 平時胃口好嗎?最近體重怎麼樣?
  • 最近累嗎?壓力大不大?
  • 有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會導致真菌性食管炎?
  • 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 有沒有推薦的治療方案?
  • 治療需要多長時間?過程麻煩嗎?治得好嗎?會不會復發?
  • 會有併發症或者後遺症嗎?
  • 以後應該怎樣預防呢?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是治療真菌性食管炎的基礎,也是減少併發症的有效方法。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加強鍛鍊,保證合理的膳食營養供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時間,以增強抵抗力。
  • 調整抗生素的用量,減少菌群紊亂。
  • 控制血糖,減少細菌繁殖。
  • 戒菸酒,減少胃食管黏膜損傷。
  • 保證飲食乾淨、衛生,選擇軟食(軟而爛的食物或半流質性的食物),減少對胃食管黏膜的刺激。

對於存在明顯易感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患者,治療的第一步是去除誘因,或將其危險因素降到最低,而足量、長療程使用抗真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並要求進行定期複查。本病治療療效肯定。

藥物治療

  • 抗真菌藥物:氟康唑被廣泛用於白色念珠菌的預防和治療,但易出現耐藥;三唑類廣譜抗真菌藥物,如伏立康唑耐藥率低,但因其影響細胞色素 P450 酶的代謝,應謹慎與其他藥物合用,該藥禁止與卡馬西平、利福平、苯巴比妥和麥角生物鹼類藥物合用;制黴素可作為以上藥物治療無效時的備選藥物,但其腎毒性大,需謹慎使用;卡泊芬淨具有廣譜、低毒、高效等特性,但價格昂貴。
  • 保護胃腸黏膜藥物:促進黏膜恢復,減少併發症。
  • 對症治療:如有消化道出血則使用止血藥物、控制血糖,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等。

手術治療

  • 併發有食管狹窄者可試行內鏡擴張治療,內鏡治療無效或狹窄範圍大者,則需行外科手術治療。
  • 出現食管穿孔、侵及血管導致大量出血等急性併發症時,可選擇手術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真菌性食管炎治癒率高,但對於免疫缺陷等誘因無法糾正的患者,其復發情況並不少見。

主要因機體免疫力下降、食管抵抗力下降,以及機體正常的微生物群間的拮抗作用失衡,致病真菌便可侵犯食管,造成食管炎性改變。

真菌性食管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機體免疫力下降:包括阻止真菌入侵的能力,以及真菌侵入後機體清除的能力降低。
  • 抵抗力下降:胃腸蠕動減慢、食管粘膜反覆損傷、胃食管 pH 升高、機體高糖狀態,以上均可導致食管清除真菌能力下降,真菌與黏膜下組織接觸機會增多,感染風險增加。
  • 微生物群拮抗作用失衡:正常情況下食管部微生物群可以互相拮抗,當食管常駐菌群受到過度抑制,其拮抗作用失衡,真菌便可過度繁殖。

那些人容易患真菌性食管炎?

  • 長期使用激素人群、腫瘤患者、消耗性疾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老年體弱人群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 長期使用抗生素人群。
  • 糖尿病患者和長期使用制酸劑患者(會造成利於真菌生長的食管環境)。
  • 反覆慢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吸菸、嗜酒、食管部腫瘤等食管黏膜長期受損的患者。
  • 正常人過度勞累後免疫力一過性下降,也可能導致機會性感染。

真菌性食管炎有哪些症狀?

主要表現為胸骨後疼痛,吞嚥異物感,上腹不適、厭食等,部分患者有發熱、黑便等症狀,長期發作可致進食梗阻。

  • 吞嚥異物感,胸骨後疼痛:主要表現為吞嚥有異物感、吞嚥困難和吞嚥痛,進食固體食物和熱飲時吞嚥困難明顯,伴胸骨後燒灼樣疼痛,有時可感背痛。當發生穿孔時吞嚥痛加重,反覆長期發作可致進食梗阻。
  • 上腹不適:上腹部悶脹、疼痛,心窩部疼痛不適,反酸噯氣,飽脹感,甚至厭食感。
  • 發熱:反覆低熱,少見高熱症狀,伴噁心、腹脹等。
  • 黑便:傷及血管出血較多者,可伴有黑便。

真菌性食管炎的併發症有哪些?

  • 消化道其他部位感染:真菌侵犯口腔、胃、腸,可致相應部位炎性損傷。
  • 消化道外感染:少數情況下,真菌可蔓延至肺部誘發肺炎,嚴重時甚至可造成食管氣管瘻(食管-氣管間的開口閉鎖不完全,在喉頭以外的部位便留下氣管食管間的通口)、播散性念珠菌病,也可經血流擴散至各種器官,引起肺炎,腎盂腎炎,甚至侵犯中樞神經系統。
  • 消化道出血:傷及大血管可致消化道大出血,更嚴重者可發生食管穿孔。
  • 增生及惡變:反覆炎症刺激可致食管黏膜增生,造成梗阻,甚至惡變,導致發生食管癌的風險增加。

充分認識自己存在的高危因素,做到早期預防,避免真菌性食管炎的發生,是保護食管、防止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保持個人衛生,減少真菌在體內定植(微生物經常從不同環境落到其宿主上,並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斷生長、繁殖後代)的機會。
  • 控制血糖。
  • 不濫用抗生素、激素。
  • 自尊自愛,做好自我保護。
  • 及時治療食管、胃腸黏膜疾病,如有口腔真菌感染應及時治療。
  • 加強鍛鍊,保證營養,戒菸酒,勞逸結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