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粘連: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蛛網膜粘連(Arachnoid adhesion)是蛛網膜炎的主要特徵,蛛網膜炎是指腦或脊髓外一層被稱為蛛網膜的半透明組織,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發生的一種炎症反應。

  • 該病是一種慢性逐漸加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 常見病因有感染、外傷、顱腦或脊髓手術、腰椎穿刺、鞘內注射藥物或造影劑等。
  • 依據發病部位不同,症狀各不相同,表現為疼痛、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
  • 依據典型臨床表現、病程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脊髓造影等影像學表現,排除其他疾病後做出診斷。
  • 該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及對症緩解疼痛。
  • 該病是一種致殘性疾病,無法治癒。可以通過各種治療方法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
  • 無特殊預防手段。儘可能減少椎管內注射藥物和脊髓造影將有助於減少該病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3]

  • 頭痛,為慢性的持續性頭痛,充分休息後不能緩解。
  • 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出現視野缺損。
  • 疼痛,例如關節或肌肉疼痛。
  • 顏面部及肢體感覺異常,可表現為燒灼感或刺痛感。
  • 耳鳴、聽力減退。
  • 肢體無力。
  • 肢體不自主運動。
  • 尿便障礙,如尿急、尿頻、尿失禁。
  • 癲癇。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 神經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蛛網膜粘連?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結合腦脊液檢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可診斷。

常用的檢查包括以下[1]

  • 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進行相關檢查。
  • 脊椎平片。排除脊椎本身病變。
  • 顱腦 CT、MRI。排除顱內佔位性病變。
  • 脊髓 MRI。清晰地顯示脊髓、蛛網膜下腔的病變。
  • 脊髓椎管造影。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何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已經出現了多久?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是否受過顱腦或脊髓外傷?是否接受顱腦及脊髓的手術治療?
  • 是否接受腰椎穿刺或鞘內注射等操作,如腰麻手術等?
  • 起病前是否患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疾病,是否接受過規範的治療?
  • 家族中是否有成員患有類似的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蛛網膜粘連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蛛網膜粘連是一種可能致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雖然無法治癒,但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患者應該儘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定期複診。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由於疼痛,運動可能困難,但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 痙攣肌肉區域性可以進行熱敷或冷敷,可以進行按摩。
  • 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家屬應注意防護,防止意外及自殺自殘。

蛛網膜粘連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及對症緩解疼痛。治療方法包括止痛劑、激素和神經刺激等控制疼痛,配合物理治療及心理支援治療。手術治療可能有效,但可能使脊髓進一步損傷。即使手術有效,獲益可能是暫時的,並非首選[3]

  • 病因治療:。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例如進行抗感染、抗結核治療等。
  • 藥物治療。止痛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NSAID)、類固醇藥物和麻醉止痛藥,如阿片類藥物。
  •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防止進一步損害。運動療法可以鍛鍊肌肉,幫助控制疼痛,肌肉按摩可以減輕由於疼痛引起的肌肉緊張。
  • 神經刺激治療。刺激神經或脊髓的治療可緩解疼痛,改善運動能力。目前具有前景的治療方法為脊髓刺激及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
  • 手術治療。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並不作為首選。手術治療並不總是有效,而且會使脊柱受到進一步的損傷。即使手術是有效的,帶來的改善通常也是暫時的。

疾病發展和轉歸

蛛網膜粘連可以治療,但不能治癒。只要治療得當,就有可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蛛網膜炎是在某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脊膜組織的炎症反應。常見病因如感染、外傷、顱腦或脊髓手術、腰椎穿刺、鞘內注射藥物或造影劑等。

蛛網膜粘連的常見原因有哪些[1][2]

  • 感染。可繼發於各種型別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特別是病毒等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風溼、肺炎、結核、敗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為致病原因。
  • 外傷。顱腦及脊柱外傷及外傷後的手術治療後,可能導致蛛網膜炎發生。外傷可很輕微,顱骨或脊柱可無骨折等改變。
  • 異物進入蛛網膜下腔。例如,蛛網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劑、造影劑(脊髓碘油造影)等。
  • 繼發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例如繼發於腫瘤、脊髓空洞症、視神經炎、多發性硬化等。
  • 繼發於顱骨及脊柱病變。例如繼發於顱底凹陷症、脊柱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症等。
  • 遺傳因素。少數蛛網膜炎為遺傳性的,例如瘢痕體質、纖溶缺陷等均有遺傳傾向。

哪些人容易患蛛網膜粘連?

  • 顱腦及脊髓外傷患者。
  • 顱腦及脊髓手術術後。
  • 鞘內注射後,例如硬膜外麻醉後、接受脊髓碘油造影者、鞘內注射藥物者等。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特別是結核性腦膜炎患者。

蛛網膜粘連是蛛網膜炎的最主要特徵,可壓迫神經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

蛛網膜粘連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由於發病部位不同,表現各不相同,可包括以下幾類。

腦蛛網膜炎

  • 後顱凹蛛網膜炎。
    • 背側型後顱凹蛛網膜炎的表現以顱內壓增高為主,出現頭痛、嘔吐、視力障礙等,並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頸部疼痛、頸項強直;
    • 腹側型後顱凹蛛網膜炎可表現為眩暈、眼球震顫、一側耳聾或耳鳴、面癱(額紋及鼻脣溝變淺或消失,嘴角偏斜)、顏面感覺減退以及肢體協調性變差等。
  • 大腦半球凸面蛛網膜炎:主要症狀為頭痛和癲癇發作。
    • 頭痛可為侷限性或瀰漫性,常描述為鈍痛,程度一般較輕,有時在頭位改變時可有加重。
    • 癲癇多為侷限性,偏癱、失語等症狀較少出現,症狀較輕。
  • 視交叉蛛網膜炎。以頭痛和視力障礙(如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為主。
    • 頭痛部位多描述為太陽穴周圍或眼眶周圍,伴隨視力減退。
    • 多種視野缺損。
    • 少數患者可能伴隨下丘腦受累的症狀,如出現多尿、嗜睡、肥胖及性功能減退等。

脊髓蛛網膜炎

  • 以胸髓、頸髓病變較多見。
  • 早期常出現輕重不一的疼痛,一般休息後可減輕,常持續數月。數年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髓壓迫症狀,可表現為肢體無力,尿便障礙,如尿急、尿頻,嚴重時出現尿失禁等。

腦脊髓蛛網膜炎

腦部和脊髓均有病變,兩者可同時發生,或由脊髓病變逐漸至後顱凹顱底所致,產生相應症狀。

蛛網膜粘連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1]

  • 馬尾綜合徵。通常表現為尿便障礙和下肢癱瘓。
  • 蛛網膜炎性骨化。由於長期慢性蛛網膜炎所致的脊膜鈣化和骨化,壓迫神經根會引起相應神經症狀。
  •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蛛網膜炎的一種少見的合併症。當增生的瘢痕組織妨礙了腦脊液的流動,以及影響脊髓的血液供應時,就可出現脊髓空洞症。

該病重在預防,並無針對性的預防方法。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

建議有感染或外傷時接受規範的醫療操作,儘可能減少椎管內注射藥物、脊髓造影將有助於減少該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