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

  • 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 7%,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 20%~30%。近年來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上升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 60 歲,其中 75% 發生於 50 歲以上婦女。
  • 病因目前並不十分清楚。Ⅰ型子宮內膜癌為雌激素依賴型,可能是因無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分泌,長期作用下,發生的子宮內膜病變;Ⅱ型子宮內膜癌為非雌激素依賴型,發病原因不清,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高危因素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或不育、絕經延遲、伴有無排卵性疾病、功能性卵巢腫瘤、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病史等。
  • 90% 的患者出現陰道流血或陰道排液症狀。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癌症晚期常見的食慾差、極度消瘦、全身衰竭等)等相應症狀。診斷性刮宮為最常用的診斷手段,依靠組織學診斷確診。
  • 早期患者首選手術治療,根據是否存在影響治療及恢復效果的高危因素,來選擇相應的輔助治療;晚期患者採用手術、放射、藥物等綜合治療。
  • 子宮內腺癌早期可能症狀不明顯,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陰道出血,或陰道不規則排液,會造成貧血、感染。它侵犯區域性周圍器官,造成下腹痛、排尿困難、腸梗阻等;晚期患者會出現惡病質。
  • 對於絕經後陰道出血及排液等症狀,一定要重視並積極排除,嚴格正確掌握激素替代的適用範圍及劑量。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不育、絕經延遲、長期應用雌溦素及他莫昔芬等,應定期體檢密切監測。

陰道流血、陰道異常流液、宮腔積液或積膿,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應作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異常陰道出血,尤其是絕經後陰道出血,無論量多量少,需積極就診。
  • 陰道異常排液,尤其米湯樣、水樣分泌物,或者夾帶血絲等,且伴有異常異味,需積極就診。
  • 下腹痛:下腹脹痛或攣縮痛,且合併以上症狀,請積極就診。
  • 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中,異常子宮出血或內膜增厚,請積極就診。
  • 合併林奇綜合徵患者,或者合併相關家族史者,定期體檢篩查子宮內膜情況。
  • 體檢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請積極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婦科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癌?

異常陰道流血為最常見症狀,診斷性刮宮及宮腔鏡下活檢,是最常用診斷方法,確診依據是組織學檢查。

其他相關檢查:

  • 陰道彩超。
  • 腹部 CT。
  • 核磁共振(MRI)。
  • 診斷性刮宮。
  • 宮腔鏡檢查+定點活檢。
  • 子宮內膜微量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
  • 血清腫瘤標記物-抗原 125(CA125)測定。
  • 血清腫瘤標記物人附睪蛋白 4(HE4)測定。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是否已絕經?絕經多久了?
  • 有什麼症狀?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體重是否有明顯改變?
  • 是否自行用過藥?接受過何種治療或操作?
  •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徵等其他疾病史?
  • 是否有子宮內膜癌、乳腺癌、林奇綜合徵、卵巢癌等家族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子宮內膜癌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這個病有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子宮內膜癌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下列幾個方面:

  • 保持健康體重。超重人群應減重,建議找專業的營養師或醫生進行營養評估,制訂營養治療及運動方案,以幫助患者改善身體營養狀況,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生活質量。
  • 合理膳食:均衡、新鮮且多樣化的飲食,足量的蛋白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高脂肪飲食,適當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 規律運動:每週應堅持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步走、游泳、跳繩等;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如打球、跑步、登山等;及力量性訓練(大肌群抗阻運動),且每週至少 2 次。每休息 30 分鐘起來活動一下,同時避免久坐。
  • 管理好危險因素。儘量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 子宮內膜癌治療後應定期複查,爭取及早發現有無復發,一般術後 2~3 年內每 3 月複查一次,3 年後每 6 月 1 次,5 年後每 1 年一次。

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術後根據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影響子宮內膜癌治療和恢復效果的高危因素有:非子宮內膜樣腺癌、高級別腺癌、肌層浸潤超過二分之一、脈管間隙受侵、腫瘤直徑大於 2 釐米、宮頸間質受侵、淋巴結轉移和子宮外轉移等。

晚期患者採用手術、放射、藥物等綜合治療。對經影像學評估,腫瘤發病組織侷限於子宮內膜、高分化、年輕的子宮內膜樣癌患者,可考慮採用孕激素治療為主的治療方案,以保留生育功能。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法。

  • 標準術式為筋膜外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件切除術。
  • 伴有高危因素者,應同時行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
  • 病變侵犯宮頸間質者,進行改良廣泛性子宮切除、雙側附件切除、及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
  • 病變超出子宮者,實施腫瘤細胞減滅術,以儘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發病組織。

放療

放療是治療子宮內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近距離照射及體外照射兩種。

  • 單純放療:僅用於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或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患者。
  • 術後放療:對具有高危復發因素,或手術範圍不足的患者,術後需輔助放療,可降低區域性復發,改善無瘤生存期。

化療

化療為全身治療,適用於晚期或復發子宮內膜癌,也可用於術後有復發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療,以期減少盆腔外的遠處轉移。

內分泌治療

  • 孕激素治療主要用於晚期或復發子宮內膜癌患者,對分化好、孕激素受體陽性者療效較肯定。以高效、大劑量、長期應用為宜,至少應用 12 周以上。
  • 也可用於強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年輕的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內分泌治療不是標準的治療方案,需經醫生全面評估,嚴格掌控適應範圍,充分了解風險後進行。

疾病發展和轉歸

子宮內膜癌早期,僅僅侷限於黏膜層時,有時保守內分泌治療可以被逆轉,完成生育後,建議切除子宮及雙附件。子宮內膜癌是個緩慢發展的過程,對於合併高危因素患者,需加強監管和干預,消除可以干預的高危因素,以改善疾病發展。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預防出現嚴重併發症。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因為存在兩種發病機制,通常分為兩種型別。Ⅰ 型是雌激素依賴型,可能是由於無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分泌,在較高水平雌激素水平長期作用下,發生內膜病變,腫瘤分化較好;另一類非雌激素依賴型,發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係,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多見於老年人,絕經後,體型瘦者,腫瘤惡性程度高,分化差,治療效果不良。

子宮內膜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因為存在兩種發病機制,通常分為兩種型別。。

Ⅰ 型是雌激素依賴型,其發生可能是在無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在較高水平的雌激素長期作用下,發生子宮內膜增生、不典型增生,繼而癌變。Ⅰ 型子宮內膜癌較多見,均為子宮內膜樣癌,腫瘤分化較好,腫瘤惡性度較低,治療後效果好。它合併的高危因素:

  • 肥胖。
  • 高血壓。
  • 糖尿病。
  • 不孕或不育。
  • 絕經延遲。
  • 伴有無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徵)。
  • 功能性卵巢腫瘤(分泌雌激素)。
  • 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病史。

Ⅱ 型子宮內膜癌是非雌激素依賴型,發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係。這類子宮內膜癌的病理形態屬少見型別,如子宮內膜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癌肉瘤等。多見於老年婦女,在癌組織周圍可以是萎縮的子宮內膜,腫瘤惡性度高,分化差,雌、孕激素受體多呈陰性或低表達,治療和恢復效果不好。

大多數子宮內膜癌為散發性。有癌家族史、多發癌及重複癌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林奇綜合徵為高危患者。約 5% 與遺傳有關,其中關係最密切的遺傳綜合徵,是林奇綜合徵,也稱遺傳性非息肉結直腸癌綜合徵,是一種由錯配修復基因突變,引起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與年輕女性的子宮內膜癌發病有關,可在完成生育後行預防性子宮切除術。

哪些因素使人容易患子宮內膜癌?

  • 肥胖。
  • 高血壓。
  • 糖尿病。
  • 不孕或不育。
  • 絕經延遲。
  • 伴有無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徵)。
  • 功能性卵巢腫瘤(分泌雌激素)。
  • 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病史。
  •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史。
  • 子宮內膜癌家族史。
  • 有卵巢癌、腸癌、或乳腺癌家族史。
  •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史。
  • 林奇綜合徵。

陰道流血、陰道異常流液、宮腔積液或積膿,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

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90% 的患者出現陰道流血或陰道排液症狀,症狀包括如下:

  • 陰道流血:多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 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因異常陰道排液就診者約佔 25%。
  • 下腹疼痛及其他:若腫瘤影響到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腫瘤浸潤子宮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表現為食慾差、極度消瘦、全身衰竭等)等相應症狀。

子宮內膜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子宮內膜癌早期可能症狀不明顯,但隨著子宮內膜癌的進展,最常見的症狀為:出現絕經後異常陰道出血、陰道異常排液、下腹痛等。常見併發症包括:

  • 宮腔積液(積膿):若絕經後出現宮頸管粘連,腫瘤壞死排液出血引流不暢,則出現宮腔積液,若合併感染或若腫瘤,影響到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
  • 盆腔包塊:腫瘤累及附件或盆腹腔的晚期患者,可能出現盆腹腔包塊。
  • 惡病質: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相應症狀。

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婦科檢查,異常陰道出血或排液積極就診,合併高危因素或相關家族病史應提高警惕,加強自我監管和定期體檢。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重視絕經後婦女陰道流血,和絕經過渡期婦女月經紊亂的治療。
  • 正確掌握雌激素應用的適用範圍、劑量及方法。
  • 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不育、絕經延遲、長期應用雌激素及他莫昔芬等,應加強自我監控和定期體檢。
  • 對林奇綜合徵的婦女,應做好自我監控,建議可在 30~35 歲後,開展每年一次的婦科檢查、經陰道超聲和內膜活檢,甚至建議在完成生育後,可預防性切除子宮和雙側附件。
  • 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乳房篩檢。
  • 有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結腸癌、卵巢癌的家族病史,應定期做檢測。
  • 絕經後婦女 B 超發現子宮內膜增厚,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

感謝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科腫瘤科 夏楊醫生 共同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