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是一種非生理性的內膜腺體增生病變[1]。囊括了從正常子宮內膜組織,直至子宮內膜癌之間所有動態進展的病變型別。不同型別的子宮內膜增生進展為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不同,治療方案和治療目標也因人而異[2]。越是早期接受診治,效果越好,有助於降低癌變風險,儘可能保留生育功能[1]

  • 病因:子宮內膜增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患者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關。
  • 症狀:部分子宮內膜增生患者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常見症狀主要為月經失調、絕經後陰道出血等。
  • 危害:子宮內膜增生對女性生育功能有明顯影響,最主要的併發症是不孕[1]。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1]
  • 就醫:如果發現子宮內膜增生的相關症狀,或體檢發現子宮內膜增生,應該及早前往醫院就診,儘快明確病情[3]
  • 診斷:臨床醫生通過詢問病史,進行婦科檢查,並結合影像學和病理學結果,最終可以作出診斷,並以此為依據開展個體化的治療[3]
  • 治療:子宮內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癌變風險較低)可採用孕激素治療,防止患者發展為子宮內膜癌[1]。對於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及生育需求,制定相應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也要謹慎權衡保留子宮的獲益和風險,作出恰當的選擇[1]
  • 日常:患者必須遵醫囑用藥,尤其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非典型性增生患者,還應定期複診,防止發生癌變,並及時處理不良反應[1]
  • 預防: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預防子宮內膜增生[3]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子宮內膜增生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及早前往醫院就診,儘快明確病情[3]

  • 月經不調;
  • 出血量大;
  • 絕經後異常出血;
  • 不孕。

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子宮內膜增生?

  • 醫生首先需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病史、家族史[3]
  • 婦科檢查:觀察患者的生殖系統是否出現異常狀況[3]
  • 醫生如果認為患者疑似子宮內膜增生,可能採取下列影像學檢查[3]​​​​​​​:
    • 經陰道超聲;
    • MRI(磁共振成像)。
  • 宮腔鏡檢查:醫生將細長、柔軟的宮腔鏡通過患者的陰道和宮頸探入子宮。宮腔鏡可以讓醫生直接觀察宮腔內部,還能對可疑病變進行活檢[3]​​​​​​​。
  • 子宮內膜增生取樣活檢[3]​​​​​​​​​​​​​​:
    • 宮腔鏡檢查的同時進行取樣;
    • 或診斷性刮宮;
    • 隨後將組織標本交由病理實驗室分析,以明確患者的病變型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發生的頻率如何?
  • 目前症狀發作的程度有多嚴重?
  • 症狀是持續加重還是維持不變?
  • 是否伴有其他婦科疾病?正在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有什麼情況會導致症狀加劇?
  • 在什麼情況下,會感覺症狀有所好轉?
  • 今後是否有生育計劃?
  • 家庭中是否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腺癌或結腸癌患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子宮內膜增生?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過程中會有什麼風險和副作用?
  • 是否可以進行手術(或藥物)治療?
  • 子宮內膜增生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 治療後能否恢復生育功能?
  • 治療後是否還會復發?
  • 子宮內膜增生是否可能發生癌變?
  • 今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患者必須遵醫囑用藥,尤其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非典型增生患者,並定期複診,防止發生癌變,及時處理不良反應[1]

  • 患者需長期用藥,必須遵照醫生處方,不得擅自減量、停藥或加量[1]
  • 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非典型增生患者,務必積極治療,定期複診,適時調整用藥方案[1]
    • 堅持定時定量用藥;
    • 積極控制其他相關危險因素:減肥、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
    • 定期複診,以便於醫生監測病情,適時調整用藥方案,確保療效;
    • 由於長期大劑量使用孕激素,還需監測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 子宮內膜增生患者無論在治療期間還是治療結束後,都不要擅自服用營養品或保健品,以免其中含有雌激素成分,造成不良後果[3]

子宮內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可採用孕激素治療,防止患者發展為子宮內膜癌。對於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及是否有生育要求,制定相應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也要謹慎權衡保留子宮的獲益和風險,作出恰當的選擇[1]

如何治療子宮內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

  • 子宮內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癌變風險不大於 5%,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病情,避免子宮異常出血,防止患者發展為子宮內膜癌[1]
  • 醫生一般首選孕激素藥物治療[1]:孕激素、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
  • 口服或區域性給藥治療:治療 3~6 個月,超過 80% 的患者可以恢復正常[1]
  • 患者需要定期複查[1]
    • 每 6 個月複診一次;
    • 如果連續 2 次檢查結果陰性,此後可以無需複診;
    • 若是伴有各種臨床高危因素的患者(醫生會告知),連續 2 次陰性後,可以調整為每年複診 1 次。
  • 全子宮切除術:少數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時,醫生可能會考慮手術治療[1]
    • 連續治療 12 個月,子宮內膜病變無逆轉;
    • 治療過程中出現非典型增生;
    • 規範治療結束後,出現復發。

如何治療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

  • 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的癌變風險大幅上升,通常醫生會建議採用較為積極的方案進行治療[1]
  • 無生育要求的患者[1]
    • 醫生一般首選全子宮切除術;
    • 同時進行雙側附件切除術,可減少以後發生卵巢癌的風險。
  •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1]
    • 醫生一般首選大劑量孕激素治療。
    • 如果療程結束時,病灶持續存在或進展,應進行手術治療。
    • 如果發現癌變病灶,需進行手術治療。
  • 患者需要定期複查[1]
    • 每 3 個月複診一次,根據病情調整用藥方案;
    • 如果連續 2 次檢查結果達到陰性,此後可以每 6~12 個月複診一次。

子宮內膜增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女性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患者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關。臨床顯示子宮內膜增生呈現雌激素依賴性,在雌激素的反覆作用下,病情可持續進展[3]

子宮內膜增生可以分為哪些主要型別?

近年來,隨著對子宮內膜增生的認識不斷深入,臨床上按照細胞是否出現非典型性,可將子宮內膜增生分為兩大類[1]

  • 子宮內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癌變風險較低,最終進展為分化良好(惡性程度較低)的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為 1%~3%[1]
  • 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相當於“子宮內膜上皮內瘤變”,發生癌變的風險大幅上升,需要立刻開展積極的藥物和手術治療[1]

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1][2]

  • 年齡不小於 45 歲;
  •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
  • 初潮較早、絕經較晚;
  • 育齡期婦女長期無排卵,如多囊卵巢綜合徵;
  • 絕經後採用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替代療法;
  • 採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治療乳腺癌;
  • 家族病史:如家人患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乳腺癌。

子宮內膜增生有哪些症狀?

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症狀,臨床常見症狀主要包括[1]

  • 月經不調:週期延長或縮短、出血量時多時少;
  • 月經週期規則但經期長、出血量大;
  • 兩次經期之間有出血現象;
  • 絕經後陰道出血;
  • 陰道出現異常分泌物;
  • 下腹部疼痛。

子宮內膜增生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不孕:子宮內膜增生對女性生育功能有明顯影響,最主要的併發症是不孕[1]
  • 子宮內膜癌:部分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可同時伴有子宮內膜癌[1]

目前缺乏有效方法預防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生[3]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