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 - 中藥材

马勃,中药名。为灰包科脱皮马勃属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和马勃属真菌大马勃Calvatia giganlea(Batsch ex Pers.)Lloyd.或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Berk.)Lloyd.的干燥子实体。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咽,止血。

主治

1、咽喉腫痛,咳嗽失音:本品味辛質輕,入肺經。既能宣散肺經風熱,又能清瀉肺經實火,長於解毒利咽,為治咽喉腫痛的常用藥。

2、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本品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功,用治火邪迫肺,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證。

3、西醫診為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屬於風熱表證者,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屬於肺熱壅盛者,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創傷出血屬於血熱妄行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患處,或作吹藥。

不良反應

在用藥過程中,偶有身熱、頭昏、倦怠、嘔吐、腹痛或失眠,尿頻及面板過敏等,一般在1-2周內可消失,嚴重者停藥後即可愈。

注意事項

風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紫頹馬勃酸、馬勃素、馬勃素葡萄糖苷、尿素、麥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磷酸鈉、砷及α-直鏈澱粉酶。

藥理作用

脫皮馬勃有止血作用,對口腔及鼻出血有明顯的止血效果。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肺炎雙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少數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主惡瘡,馬疥。”

2、《本草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馬勃輕虛,上焦肺經藥也。故能清肺熱咳嗽,喉痺,衄血,失音諸病。”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熱及肺火所致咽喉腫痛、咳嗽、失音,常與牛蒡子、玄參、板藍根等同用,如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2、治血熱吐血,可單用,如《袖珍方》中以本品與砂糖為丸,或與其他涼血止血藥配伍使用;用治外傷出血,可用馬勃粉撒敷傷口。

相關配伍

1、馬勃配青黛:馬勃辛平體輕,既能清宣肺熱、清利咽喉,又能散血中之毒,為治療咽喉腫痛之藥;青黛鹹苦寒,既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又能消腫。二藥配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加強。適用於熱毒壅盛之咽喉腫痛。

2、馬勃配玄參:馬勃質輕,能清肺利咽、散上焦風熱;玄參性寒質潤,偏入陰分,以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作用為主,對於熱毒實火、陰虛內熱等證均可應用。二藥配用,既能加強清熱利咽止痛之功,又可防熱盛傷陰之弊。適用於風熱或熱毒內盛所致的咽喉腫痛。

鑑別用藥

山豆根與馬勃:兩藥均歸肺經,均善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治咽喉腫痛。但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火力強,適用於實熱閉塞火毒壅盛者;又善清胃火,治胃火牙齦腫痛、瘡腫、溼熱黃疸、肺熱咳嗽、癌腫及鉤端螺旋體病等。馬勃辛散性平,質輕上浮,善散風熱,適用於風熱襲肺或肺有鬱熱者;又善止血,內服治血熱吐血、衄血,外用治外傷出血;還治肺熱咳嗽失音。

相關藥品

金嗓散結丸(膠囊)、普濟回春丸。

相關方劑

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10月子實體成熟時及時採收,乾燥。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剪成小塊。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塵。

藥材鑑別

鑑別

1、取本品置火焰上,輕輕抖動,即可見微細的火星飛揚,熄滅後,發生大量白色濃煙。

2、脫皮馬勃:粉末灰褐色。孢絲長,淡褐色,有分枝,相互交織,直徑2-4.5μm,壁厚。孢子褐色,球形,直徑4.5-5μm,有小刺,長1.5-3μm。

大馬勃:粉末淡青褐色。孢絲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直徑2.5-6μm。孢子淡青黃色,光滑或有的具微細疣點,直徑3.5-5μm。

紫色馬勃:粉末灰紫色。孢絲分枝,有橫隔,直徑2-5μm,壁厚。孢子紫色,直徑4-5.5μm,有小刺。

3、取本品碎塊1g,加乙醇與0.1mol/L氫氧化鈉溶液各8ml,浸溼,低溫烘乾,緩緩熾灼,於700℃使完全灰化,放冷,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磷酸鹽的鑑別反應(通則0301)。

4、取本品粉末1g,加二氯甲烷40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馬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丙酮-乙醚(10: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藥材性狀

1、脫皮馬勃:子實體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無不孕基部,直徑15-20cm。包被灰棕色或褐黃色,紙質,菲薄,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孢體灰褐色或淺褐色,緊密,有彈性,用手撕之,內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臭似塵土,無味。

2、大馬勃:不孕基部小或無。殘留的包被由黃棕色的膜狀外包被和較厚的灰黃色的內包被所組成,光滑,質硬而脆,成塊脫落。孢體淡青褐色,手捻有細膩感。

3、紫色馬勃:子實體呈陀螺形,或已壓扁呈扁圓形,直徑12cm,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兩層,紫褐色,粗皺,有5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已部分脫落後。孢體紫色。

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小塊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常破碎成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孢體灰褐色,緊密,有彈性,內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氣似塵土,無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灰包科脫皮馬勃屬真菌脫皮馬勃和馬勃屬真菌大馬勃、紫色馬勃等。

形態特徵

1、脫皮馬勃:子實體近球形,直徑15-20cm,無不孕基部;包被兩層,薄而易於消失外包被初乳白色,後轉灰褐色、汙灰色;內包被紙質,淺煙色,成熟後與外包被逐漸剝落,僅餘一團孢體,孢體灰褐色至煙褐色。孢子呈球形,壁具小刺突,褐色,直徑4.5-5.5μm。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菌絲直徑2-4.5μm,淺褐色。

2、大馬勃:子實體近圓球形,直徑15-25cm,不孕基部不明顯。包被白色,漸轉成淡黃色或淡青黃色,外包被膜質,早期外表有絨毛質地,後脫落而光滑;內包被較厚,由疏鬆的菌絲組成。成熟後包被裂開,成殘片狀剝落。造孢組織初白色,後青褐色。孢子球形,壁光滑,淡青黃色,直徑3.8-4.7μm。孢絲長,稍有分枝及稀少的橫隔,直徑2.5-6μm。

3、紫色馬勃:子實體近扁球形,直徑1.5-12cm,基部縊縮,有根束與基質相連。外表淡紫堇色至汙褐色,成熟後表面有網狀裂紋。內部的造孢層初呈白色,後轉黃色至濃紫色。基部為營養菌絲所交織,海綿質,乳白色兼帶淡紫褐色,孢子淡紫色,球形,一端具短柄,壁具刺突,大小為(5-5.5)μm×(6-6.5)μm。孢絲長而多分枝,有隔膜,菌絲粗5-6μm。

分佈區域

1、脫皮馬勃:分佈於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甘肅、新疆等地。

2、大馬勃:分佈於遼寧、內蒙古及西南、西北等地。

3、紫色馬勃:分佈於河北、山西、吉林、遼寧、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青海、新疆等地。

道地產區

1、脫皮馬勃:主產於遼寧、甘肅、湖北、江蘇、湖南、廣西、安徽。

2、大馬勃:主產於內蒙古、河北、青海、吉林、湖北。

3、紫色馬勃:主產於廣東、廣西、湖北、江蘇、安徽。

生長環境

1、脫皮馬勃:夏、秋季見於開闊的草地上。

2、大馬勃:晚夏及深秋生曠野草地或山坡砂質土草坡草中叢中。

3、紫色馬勃:夏、秋季多生於草地開闊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