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髎穴 - 兌骨、兌端 - 針灸穴位

颧髎,经穴名(《千金》作“权”)。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兑端。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 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面痛。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名詞釋義

髎與窌同,謂骨邊孔穴也。穴在顴骨下凹陷處,故名顴髎。

功能作用

清熱消腫,活絡祛風。

定位

在面部,顴骨下緣,目外眥直下凹陷中。

解剖

在顴骨下頜突的後下緣稍後,咬肌的起始部,顴肌中 。有面橫動、靜脈分支 。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

詳細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瞤動、齒痛、面痛等。

詳細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上牙痛等。

配伍

1、配二間穴治齒痛。2、配內關穴治目赤黃。3、配齦交穴、下關穴治口僻。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腫唇癰,顴髎主之。” 2、《銅人針灸經》:“治口喎,面赤目黃。手少陽、太陽之會。”3、《針灸大成》:“主眼瞤動不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