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應選對時機
消化內科專家介紹,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是潰瘍病患者用藥不科學,而用藥不科學的主要表現就是用藥的時間掌握不好,而且治療是淺嘗輒止,治療不徹底。
專家說,潰瘍病的發作與胃酸的分泌密切相關,所以抓住胃酸分泌的高峰期及時用藥,對治療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在臨床上許多潰瘍病患者由於不知何時是用藥的最好時間,而使藥物療效得不到充分發揮,致使潰瘍病久治不愈。
目前市場上用於治療潰瘍病的藥物有兩大類,一是減少胃酸的藥物和增加胃十二指腸粘膜防禦能力的藥物,主要由鹼性抗酸藥、抗膽鹼能藥、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等;二是增強粘膜防禦能力的藥物,主要有膠體鉍劑、硫糖鋁和前列腺素等藥物。
鹼性抗酸藥是最早用於治療潰瘍病的藥物,能夠迅速地中和胃酸而發揮明顯的止痛作用,並且價格便宜,而為許多患者所喜愛。抗酸藥種類很多,如小蘇打和碳酸鈣等,小蘇打的抗酸效果較強,在胃內溶解度很大。其優點是作用快、止痛效果好,但是需大劑量反覆使用,容易引起鈉瀦留和鹼中毒,因此不能長期使用,尤其是心、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更需小心。
鹼性抗酸藥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除了取決於劑量外,關鍵是掌握好服藥時間。專家說,應用抗酸藥應採取多次服藥方法,即每次餐後1小時和3小時及睡前各服一次,這樣可使胃液的pH 值保持在3以上。這樣做是因為食物本身可以中和胃酸,因此餐後初期胃內pH值會短期上升。然而食物也會刺激胃酸的 生理分泌,一般在餐後1小時胃酸分泌明顯增多,所以選用此時服用抗酸藥才能有效防止胃內pH值的下降。又因為抗酸藥的作用時間通常只有1到2個小時,所以 要在餐後3小時再服一次抗酸藥才能維持抗酸作用。但是由於人體胃酸分泌是持續的,夜間也有胃酸分泌,因此睡前加服一次有利於中和夜間的胃酸分泌,這特別適合夜間疼痛的潰瘍病人,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病人。
專家還提醒潰瘍病患者,抗酸藥的服用與進餐有明顯關係,一定要注意在餐後服用,空腹服藥的療效比餐後差,因為抗酸藥的作用與藥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有關,空腹服藥會很快從體內排出,起不到中和胃酸的作用。除了時間外,還與劑型有關,同一種抗酸藥片劑不如粉劑和水劑,所以口服片劑是應先嚼碎後再服,不宜整片服用。
H2受體拮抗劑是目前治療潰瘍病用得最廣的藥物,它由於能夠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對治療潰瘍病效果很好。H2受體拮抗劑對十二指腸潰瘍4周和胃潰瘍6周的治癒率可達50%到70%,大多數患者在服藥一週內上腹疼痛症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目前H2受體拮抗劑主要品種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泥沙替丁和羅沙替丁等。專家介紹說,西米替丁應在睡前服用,劑量為800毫克。因為人晝夜間的胃酸排出量有很大的波動,一般上午5-11時最低, 夜間分泌最高,如能將患者夜間的胃酸分泌抑制則對潰瘍病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雷尼替丁的用法為150毫克,早晚各一次;法莫替丁為20毫克,早晚各一 次。H2受體拮抗劑的副作用較小,但也有白細胞減少、血清轉氨酶升高,男性性功能障礙和乳房增大,以及神經精神症狀如睏倦、遲鈍、幻覺和躁動等。
質子泵抑制劑是目前最強的抑酸劑,是潰瘍病治療的重磅武器,目前主要有兩種在臨床上應用,一是奧美拉唑,一種是蘭索拉唑。專家說,質子泵抑制劑的服用時間把握也很重要,尤其是用藥療程的把握,因為此類藥物對胃酸有強烈的抑制作用,長期服用時,會使患者持續處於低酸狀態,可能會影響消化,部分患者的胃排空和膽囊排空也會受到抑制。奧美拉唑的常用劑量為20毫克,每天一次,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療程為2-4周,胃潰瘍的療程為4-8周。蘭索拉唑的常用劑量為30毫克,每天一次。
由於潰瘍病容易復發,所以潰瘍病的治療必須把握兩個時間,即治療時間和維持緩解時間。專家介紹,針對潰瘍面的治療是減少胃酸的分泌,但是單個療程的抑酸治療並不能改變潰瘍病的自然史,在潰瘍癒合後的一年中,十二指腸潰瘍的複發率高達72%,半年內胃潰瘍的複發率為42%,但持續治療可降低潰瘍 病的複發率至每年25%,所以潰瘍病的治療時間不能僅僅以潰瘍面的癒合或症狀消失為止,而應該堅持維持治療,以免復發,功虧一簣。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