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發病率提升的病因

水痘是特別多見的一種疾病了,此病不但會給患兒的身體方面帶來相當嚴重的傷害,而且也會給他們的性命構成威脅,因此我們要將水痘重視起來,要將此病的發病原因瞭解透徹才行,往下看為大家介紹一下此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病毒,VZV)屬皰疹病毒,為雙鏈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直徑為150~200nm,為有包膜的正20面體。該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生活力很弱,能被乙醚滅活。該病毒在感染的細胞核內增殖,且僅對人有傳染性,存在於患者皰疹的皰漿、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傳染性強,接種於人胚羊膜等組織培養,可產生特異性細胞病變,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形成。病毒糖蛋白共分5類(gpⅠ、gpⅡ、gpⅢ、gpⅣ和gpⅤ),其中gpⅠ、gpⅡ和gpⅢ抗體具有中和病毒作用。近年對其血清型亞型及其糖蛋白Ⅰ、Ⅱ、Ⅲ抗體有進一步的研究,有助於瞭解其免疫作用。

病毒先在鼻咽部繁殖,然後侵入血液,可能在單核吞噬細胞中複製,並向全身擴散,故病毒血症是全身症狀和面板粘膜發疹的基礎。病變主要在面板的棘狀細胞層,呈退行性變性及細胞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囊狀細胞或多核鉅細胞裂解及組織液滲入後,即形成皰疹。真皮有毛細血管擴張和單核細胞浸潤。粘膜病變與皮疹類似,但皰疹常破裂形成小潰瘍。此外,在個別死亡病例屍檢中,發現許多臟器如食管、肝、胰、腎盂、輸尿管、膀胱、腎上腺等有小灶和結節狀實變區,伴多個出血灶,鏡下見肺間質的滲出液主要為紅細胞、纖維素及含嗜酸性小體的多核鉅細胞。水痘腦炎與麻疹腦炎和其他感染後腦炎相似,表現為血管周圍的脫髓鞘改變。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傳染性很強,在小兒集體機構中接觸後,易感者80%~90%發病,因此必須嚴密隔離。任何年齡均可感染,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發病較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較少見,但新生兒亦可患病。孕婦患水痘時,胎兒可被感染甚至形成先天性水痘綜合症。偶見成人患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較多,一次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極少。

水痘是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在兒童引起水痘,而在成人表現為帶狀皰疹,故被稱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可以透過呼吸道或孩子手和身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傳播。孩子接觸到這種病毒後經過1~3周就會發病。水痘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典型的出疹性傳染病。祖國醫學的前輩們在幾百年前已作了典型的記述。如明代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敘述水痘的症狀:“水痘發熱一日偶而二日即出,先十數點,一日後其頂上有水泡,二日三日又出漸多,四日渾身作癢,瘡頭皆破,略為發熱即收,七、八日乃痊。”這已清楚說明水痘出疹並非一下子出齊而是逐漸增多,不是一粒一粒增多而是一批一批出,在3~4日出齊。

水痘出疹的另一些特點是:1.以低熱偶爾高熱起病,當日或隔日面板即可見疹;2.皮疹密集在軀幹,頭部、四肢、面部較為稀疏,此所謂向心性分佈;3.由於水痘是成批出的,故可以在同一處面板上既見到典型的周圍繞以紅暈的皰疹、皰疹謝了後的結痂,又可見剛剛萌出的紅斑或紅斑丘疹。此種現象被戲稱為“四代同堂”。初出的水痘瘙癢難忍,待到結痂脫落,便煙消雲散,多不留痕跡。如果因癢抓破水泡,繼發感染化膿,有時會留下淺淺的痘痕。

這些內容介紹的就是水痘疾病的相關病因了,水痘帶來了極多的困擾,同時也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引發了發熱的症狀出現,所以說家長們必須要將引起水痘出現的因素重視起來,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去進行此病的預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