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頸椎病核磁共振可以做出來嗎

所謂脊髓型頸椎病,就是由於頸椎處於椎管狹窄狀態,並且頸椎隨年齡增加發生退行性變(間盤突出、骨刺、先天發育不良),伸屈運動出現不穩定,在日常活動中或輕微外傷即造成脊髓損傷、麻痺、癱瘓的一類疾病的總稱。通俗地講,頸椎隨年齡增加會老化,椎骨就長出骨刺,而且椎間盤變薄、斷裂突出,再加上韌帶增厚,脊髓就受到壓迫。如果原來透過脊髓的椎管存在狹窄,就更容易得這種病。

脊髓性頸椎病在診斷時,需要進行影像學診斷。其中核磁共振用來觀察脊髓的受壓狀態,以便檢視病理改變的狀態,弄清楚骨刺或頸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脊髓的輕重程度。是診斷頸椎病資訊量最大的一種檢查。而單純X線片是觀察頸椎椎間隙狹窄、有無骨刺和椎管狹窄等;CT用來觀察椎管橫斷面,一般正常的是橢圓形,頸椎病時就變成三角形。但要注意,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和診斷,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問診和神經學檢查。有些人即使核磁共振影像上顯示脊髓存在壓迫,但是沒有任何症狀,所以,醫生一定要親自診查病人以後,才能下診斷。

脊髓型頸椎病的危害很大,可引起患者四肢麻痺、手指運動不靈、行走困難等症狀,如果不引起重視或誤診誤治,後半生只能在輪椅上生活,或者只能癱瘓在床。

脊髓型頸椎病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因為該病的自然發展是60—80%的病人,症狀會進行性加重,最終是癱瘓、殘疾,而手術對多數病人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確診脊髓型頸椎病以後,輕型的或者在手術之前,一般還是首先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藥物療法、支具療法、牽引療法、物理療法和生活指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