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活動期中醫治療

慢性肝炎活動期,臨床大都以溼熱疫毒內阻,中焦,燻蒸肝膽之病理機制為特點,以黃疸、乏力、納呆、腹脹為主要見症,肝功能以SGPT、SB上升為突出矛盾。由於病史較長或邪氣亢盛的原因機體具有正氣損傷的一面但仍以邪毒熾盛為主要矛盾。單純扶正,不足以驅邪,而純以祛邪又不利於固本,所謂邪戀則正虛、正虛則邪戀,故治取祛邪扶正並進,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食慾減退,噁心厭油,這是大多數肝炎患者都有的症狀,尤其是黃疽型肝炎患者身上表現的更嚴重。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它參與著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其中分泌膽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膽汁中的膽鹽對脂肪的吸收消化起著重要作用。患者在患有肝炎以後,因肝炎病毒誘發肝細胞大量破壞,分泌膽汁的功能減低,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所以會出現厭油食,患肝炎時胃腸道充血、水腫,蠕動減弱,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進而影響患者食物消化與吸收,所以會導致患者食慾減退、噁心厭油膩急性病毒性肝炎產生食慾減退等症狀。

發熱,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到38.5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到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遠遠低於黃疽型肝炎者。許多病人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慾減退,誤認為得了感冒。為數不少的黃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醫院門診按感冒治療,3到5天后待黃疽出現才被確診,這是缺乏對肝炎發熱症狀認識的緣故。發熱的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洩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祛邪以清肝為首,因溫熱燻蒸,肝鬱有餘,病從火化為多,熱者寒之治則需清。扶正以健脾為要,因溼熱邪毒入侵首脾胃功能不足有關,而脾旺則不受邪,溼無立足之地,再說胃陽偏盛之人,病易從熱化,脾溼偏盛之人病易從寒化,有胃氣剛生,無胃氣則死,說明脾胃功能偏盛情況,健運與否關係到疾病的轉歸與預後,此外,健脾藥可避免涼藥礙胃之弊,可謂一舉多得。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