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的概述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上呼吸道症狀、肢體疼痛,少數病例出現肢體弛緩性癱瘓為特徵。

我國在明、清兩代有類似本病的記載,稱為“小兒驚癱”。近年來普遍採用疫苗預防後,發病率已顯著下降。

病原學:脊髓灰質炎病毒屬於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直徑為20至30奈米,內含單股的核糖核酸,無包膜。在電子顯微鏡下呈園形顆粒狀。大量存在於患者的脊髓和腦部,在鼻咽部、腸道粘膜與淋巴結內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為1、2、3,3個血清型,型間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腎、人胚腫、猴腎及hela細胞等培養。

脊髓灰質炎病毒耐寒,低溫可儲存活力達8年之久,在水中,糞便和牛奶中生存數月,在4攝氏度冰箱中可儲存數週,但對乾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凍乾燥法儲存。為耐熱。60攝氏度30分鐘可使之滅活,煮沸和紫外線照射可迅速將其殺死。

目前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已採用新的命名方法。病毒鑑定應包括型別、國家、毒株號碼及分離年限。

流行病學:傳染源人類是脊髓灰質炎唯一的傳染源,患者自潛伏期末可以從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糞便的排毒期自發病前10日至病後4周,少數可達4月。由於無症狀感染者可以50至500倍於有症狀者,因而無症狀帶病毒者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主要透過糞至口途徑傳播,而日常生活接觸是主要傳播方式,被汙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傳播本病。少數情況下可透過空氣飛沫傳播。

易感者4個月以下嬰兒很少得病,1至5歲小兒發病者最多。近年來,小兒普遍服用疫苗,故發病年齡有增高趨勢。機體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後,血清中最早出現特異性igm,2周後出現igg和iga。保護性中和抗體,可維持終身。病後對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發病者罕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