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虎 - 中藥材
通城虎,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通城虎AristolochiafordianaHemsl.的根或全株及㟖岗马兜铃AristolochialonggangensisC.F.Liang的全株。植物通城虎,分布于广西(陆川、苍梧、昭平)、广东(博罗、德庆、阳春等)、江西(德兴)、浙江和福建;植物㟖岗马兜铃,分布于广西。具有祛风,镇痛,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胃脘痛,腹痛,咽喉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鎮痛,消腫,解毒。
主治
風溼骨痛,胃脘痛,腹痛,咽喉炎,小兒驚風,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1.5~3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廣西中草藥》:“祛風止痛,消腫解毒。主治心胃氣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小兒驚風,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毒蛇咬傷,通城虎、八角蓮、山蒼樹根二層皮各30g,共搗爛。淘米水調塗傷口周圍。(《香港中草藥》)
2、治咽喉炎,通城虎水煎。含咽。(《廣西民族藥簡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集,洗淨,切片,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細圓柱形,稍彎曲,直徑2~10㎜,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環紋及細根痕。斷面較平坦,木部黃色。氣微,味辛。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兜鈴科植物通城虎及㟖崗馬兜鈴。
形態特徵
1、通城虎又名福德馬兜鈴。草質藤本;根圓柱形,細長;莖無毛,幹後常有縱稜。葉革質或薄革質,卵狀心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0~12釐米,寬5~8釐米,頂端長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近圓形,長約3釐米,下垂或擴充套件,邊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粉綠色,僅網脈上密被茸毛,茸毛與網脈成垂直方向;基出脈5~7條,側脈近邊緣彎拱並與網脈互相連線,網脈在下面凸起,最末級網脈樹枝狀,互相不連線;密佈油點,揉之具芳香;葉柄長2~4釐米,上面具縱槽,基部稍膨大,近無毛。總狀花序長達4釐米,有花3~4朵或有時僅一朵,腋生,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或鑽形,長3~10毫米,寬1~4毫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具短柄,下面被短柔毛;花梗長約8毫米;花被管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3.5毫米,外面綠色,向上急遽收狹成一長管,管直徑約2毫米,管口擴大呈漏斗狀;簷部一側極短,邊緣有時向下翻,另一側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長圓形,長l~1.5釐米,頂端鈍而具凸尖,暗紫色,有3~5條縱脈和網脈,被稀疏短柔毛或無毛;花葯卵形,著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5毫米,具6縱稜;合蕊柱粗厚,肉質,頂端6裂;裂片頂端鈍,向下延伸成6裂的圓環。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長3~4釐米,直徑1.5~2釐米,褐色,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梗亦隨之開裂;種子卵狀三角形,長和寬均約5毫米,褐色,背面平凸狀,具小疣點,腹面凹入。花期3~4月,果期5~7月。1、㟖崗馬兜鈴,為草質藤本。葉卵狀心形、心形或近圓形,長8~13釐米,寬9~12釐米,光端急漸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近圓。長2~3釐米,稍擴充套件或下垂,密被細短柔毛、密佈油點;基出脈7條;葉柄柔弱,長2~8釐米,總狀花序常1~2個聚生於葉腋,有花2~6朵;花梗長1~2;釐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5~7毫米,寬約3毫米,無柄,上面被短柔毛,花被全長約4.5釐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4毫米。向上漸收狹成一長管,管長約1釐米,近管漸擴大成漏斗狀;簷部一側極短,有時稍2裂,另一側向上延伸成舌片;舌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並延伸成長1~3釐米線形而彎扭的尾尖,淺褐紫色,有縱脈紋和橫脈,口部具圓形黑紫斑,外面無毛,內面被短柔毛;花葯卵形,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6稜;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而稍彎,邊緣向下延伸形成波狀圓環,稍覆蓋雄蕊。蒴果長圓形,長約7釐米,寬約2.5釐米,6稜,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梗常隨果開裂成6條;種子卵狀心形,先端尖,背面平凸狀,具小疣點。花期2月,果期9月。
分佈區域
1、通城虎,分佈於廣西(陸川、蒼梧、昭平)、廣東(博羅、德慶、陽春等)、江西(德興)、浙江和福建。2、㟖崗馬兜鈴,分佈於廣西。
生長環境
1、通城虎,生於山谷林下灌叢中和山地石隙中。2、㟖崗馬兜鈴,生於石灰岩隙。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