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春期會有異性恐懼症

異性恐懼症指患者一方面在潛意識裡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也因此有著嚴重的焦慮情緒。為什麼青春期會有異性恐懼症呢?

異性相吸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對異性產生一種恐懼心理,那麼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人們出現異性恐懼問題呢?下面我們就詳細的去了解一個青少年出現異性恐懼症的一個原因介紹。

初三年級的小江,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不是太出色,一直是中上等,且愛看書,因而他的作文寫得特別好。

可是最近,小江有兩次曠課,雖然他拿來“假條”,可班主任一看就知道,他是模仿家長的筆跡。小江怎麼了?老師與家長取得了聯絡。小江的媽媽在兒子的日記裡發現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老師能夠給我調整座位,坐在前面的M老回頭對我笑,又愛跟我借東西;可她不知道,我喜歡的是我的同桌H,她在女生裡是A級的,她美麗又溫柔,可她並不知道,我是多麼喜歡她,因為我沒有主動和她說過話。可是她為什麼送我生日賀卡?……”

這位母親“偷出”兒子的日記,來找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她陪小江來進行心理諮詢。兒子對心理醫生說出了這樣一段話:“我沒出息,與同桌的女生坐在一起,我就心慌、出汗,我想跟她說話,又怕她嫌我嘴笨。我想休息日約她出去玩,可是又怕她拒絕。我總是很矛盾,所以希望老師給我調位子,跟她坐在一起就心神不定,我就想逃避一下,讓自己心情平靜一點,但是逃學耽誤了功課,老師、家長面前也沒法交代。醫生,我是不是有病?”

在青春期,像小江這種情況是很多的。他們的心理活動仍屬正常範圍,可是他們實際上有“異性恐懼症”,並因此而心神不寧、焦慮、抑鬱等,有的甚至從此畏懼上學。

性格內向的中學生,在異性交往上會有困難,他們容易產生性心理的壓抑,並由此而引起自卑感。所以,應該幫助他們創造一個溫暖寬鬆的環境,鼓勵他們輕鬆地與異性同學交往,這可以解除他們心理上的矛盾,從而克服自卑心理。

客觀地說,在青春期同性之間交往比較容易,因為這是從兒童期自然地延續和繼承的,不必過多考慮自己的儀表和言談舉止;而與異性交往就不同了,在性意識的萌動期,少男少女敏感的神經,必然會計較異性對自己的態度、評價和反應方式。

父母應引導孩子進行異性間的正常交往

據統計,該院每年的心理門診接待量達6萬多例,其中諮詢就診與“恐懼”症狀相關的青少年佔總人數的1/4。住院患者中,青少年“異性恐懼症”人群也有近1/5。

醫院業務院長鬍雄提醒,父母不能因為怕孩子“早戀”,就切斷孩子和異性之間的交流,孩子與異性接觸得越少,遇到問題就會越不知所措。

他說,對於較內向的孩子,更應該為其提供一個接觸的平臺,讓孩子學會異性間的正常交往。

此外,青少年應學會妥善處理與異性交往受到的心理挫折。由挫折導致難堪,會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反感,害怕與異性交往。但青少年應認識到,不能以偏賅全,受到一些人的嘲諷,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在議論你。

胡雄同時建議,父母和學校應該試著轉變思維。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家長對性教育普遍難以開口。因此,這些生理發育趨向成熟,而心理發育滯後的青少年就容易陷入情感誤區。學校也該為孩子補上這一課,還應在校園內開設心理諮詢課程,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上面就是關於異性恐懼症的一個介紹,其實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所以說對於青少年的兩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他們可以以一個更加健康科學的心態對待異性的交往,這樣才能夠我們可以更加正確的對待異性之間的相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