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激綜合徵分類及診斷

  1.異常的房室旁道具有傳導性和興奮性,但與正常房室通道的心電生理特性不同:①傳導速度快;②不應期短。

  旁道不應期可分為長不應期和短不應期(小於0.28s)時,後者不出現遞減傳導的特點,故預激綜合徵伴心房撲動、心房顫動時,則可因快速的心室反應導致心室顫動。前者可有3相和4相傳導阻滯,且在一定條件下,亦可形成起源於旁道的逸搏和逸搏心律,或加速性旁道逸搏心律。還可表現為旁道並行心律,旁道心律往往是副節律,它可以以期前收縮或逸搏形式出現,往往與竇性主導心律共同形成干擾或阻滯性或混合性房室分離。由於旁道不應期和傳導速度的不均衡,亦可產生裂隙現象。

  典型預激綜合徵由kent氏束旁道引發,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縮短<0.12s,qrs波群增寬>0.10s,起始部有δ波,p-j間期<0.27s,有陣發性心動過速史,或伴有繼發性st-t改變。mahaim型預激綜合徵時,因mahaim纖維起於房室結的不同高度,可表現p-r間期正常或縮短,qrs間期增寬,起始部有δ波。james型預激綜合徵(也稱短p-r間期綜合徵),心房激動僅較正常為快地透過james束,使心室提前激動,故qrs形態正常。因繞過房室結上部,減少了房室結生理性延擱,使p-r間期<0.12s。此類患者常伴有期前收縮、短陣性心動過速,多無器質性心臟病。偶有少數人因其:①房室結的解剖結構短小;②交感神經張力增高;③房室結內旁道;④房室結加速傳導等,可僅表現短的p-r間期,餘無異常,臨床稱為“短pr間期”以示區別。δ波振幅可大可小,方向可正可負,δ波的形成僅是旁道下傳心室快於正道,時間為兩者下傳心室的時間差。δ波結束僅為正道下傳除極的開始,並不是旁道除極心室的結束,終末向量改變方是旁道下傳心室的標誌。

  預激綜合徵的p-r間期可≥0.20s,也可甚短,甚至無pr間期,並有可能竇房結激動先由旁道傳入心室,正常p波可落於qrs波群之上,甚至之後。引起預激綜合徵 pr間期變化的原因有:①房室結和希浦系統的傳導速度和時間;②竇房結激動傳入旁道的速度和時間;③心房激動傳導的速度和時間;④旁道的支數、長短及功能情況,有的旁道可很長,一直到房室結上部接近竇房結。

  典型預激綜合徵引起繼發性st-t改變有以下特點:①方向與δ波向量相反;②改變程度與δ波大小呈正相關;③形態:st段改變呈非水平型,t波倒置呈非對稱型。當st-t改變不符合上述特點,如δ波明顯卻無st段改變,t波呈對稱樣改變,特別是在δ波無明顯動態變化而伴隨臨床症狀時出現st-t偽正常化,均提示合併有原發性st-t改變。

 2.預激綜合徵可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完全性、隱匿性、潛在性、間歇性、獲得性、手風琴效應及多旁道預激等。

 ⑴完全性預激綜合徵 發生機制與典型預激綜合徵相似,只是心房激動全部經旁道下傳心室。心電圖特點是:①p-r間期縮短;②qrs間期增寬>0.14s,甚至可達0.20s以上,δ波可不明顯,但qrs波群起始和終末部均模糊、鈍挫;③pj間期亦延長;④伴有顯著st-t改變。易被誤診為完全性束支阻滯,二者的區別是預激時pr間期縮短,常伴有心動過速,其原因由房室阻滯引起。

⑵隱匿性預激綜合徵 旁道若存在單向阻滯,激動只能逆向傳導,臨床上雖有折返性心律失常,但常規心電圖不能顯現。原因有:①旁道存在前向性阻滯;②旁道正向傳導不應期長;③心室肌電位高於心房肌。如激動經旁道傳入心房時,正值心房易損期可導致心房顫動。電生理研究及臨床觀察隱匿性預激綜合徵診斷線索如下:①有頻發或頑固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史;②竇性心律加快時,即使無房性期前收縮,也可自動誘發反覆心律或室上速;③心動過速時,、!avf導聯,qrs波之後可見p-波,且r-p-<p-r。如〉劑r波後為p-波,提示隱匿性旁道可能在左側;④心動過速伴有旁道同側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bbb)時,心率減慢;⑤房室反覆性心動過速可伴有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⑥用異搏停治療時,心動過速終止前,可見較為固定的長-短週期交替出現。

⑶潛在性預激綜合徵 與隱匿性預激綜合徵的明顯區別是旁道具有前傳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竇性激動不經旁道前傳。當正常傳導能力減弱,可使旁道顯現;或食管調搏時才能誘發,心房顫動發作亦可揭示潛在預激綜合徵。心電圖不顯的原因有:①旁道位於左側,遠離竇房結,激動到達旁路的時間延長;②左房增大,傳導時間延長;③旁道較窄阻力大,正道較寬阻力小,存在失平衡阻力;④旁道傳導速度減慢;⑤正道傳導速度加快;⑥存在竇房結至房室結的附加傳導束;⑦自主神經功能改變。當旁路下傳心室與正路相近,或略慢於正路時,雖p-r間期正常,無δ波,但由於旁路仍可能下傳心室,將會引起qrs波形和終末向量改變。這種旁道參予心室激動而又無δ波,qrs波不寬,伴(或無)st-t改變者,暫稱之為不完全性潛在性預激綜合徵。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心律,無預激波,但qrs終末向量與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發作時不同,且能排除室內差異傳導和重疊p-波影響。靜注atp可抑制正路傳導或心房調搏誘現δ波。對射頻消融者,術前與術後對照有助證實診斷。

 ⑷間歇性預激綜合徵 為典型預激綜合徵與不典型預激綜合徵的不連續性交替,約47%的顯性預激存在間歇性改變,其機制與普通預激綜合徵基本相同,只是間歇性預激綜合徵的旁道在一定條件下才有傳導作用。電生理檢查,心房刺激頻率增快或減慢到一定程度時,δ波消失,p-r間期及qrs波群形態恢復正常。增快者為旁道3相阻滯,減慢者為4相阻滯。亦可發生交替性文氏週期,即旁道在2∶1阻滯基礎上出現文氏現象,或旁道內超常傳導。預激綜合徵伴有房室傳導阻滯(avb)時,avb可單獨或同時發生於正道或旁道中。當兩者同時受累時,心電圖可錯縱複雜,隨正道及旁道各自阻滯程度的型別及兩者是否同步發生等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心電圖改變。每次正常激動後出現一次預激現象,可稱為交替性預激,易被誤診為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如在一系列正常激動中出現一、二次預激綜合徵,也易被誤診為室性期前收縮。間歇性預激綜合徵的形成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運動試驗可讓半數預激綜合徵者心電圖正常化;②迷走神經張力高對房室結的傳導有抑制作用,可使δ波增大;③旁道位於左側;④旁道前傳不應期長,易使預激程度減少或無預激表現;⑤房內傳導時間愈長,預激程度愈少;⑥起搏點位置;⑦旁道內隱匿傳導;⑧多旁道的影響。

 ⑸獲得性預激綜合徵 在風溼熱、急性心梗、慢性冠供不全或高血壓等疾病後發生的預激綜合徵,有人稱為後天獲得性預激綜合徵。其機制可能由於正常房室結因疾病使傳導性降低,甚至遭到破壞,因而心房激動的一部分或全部透過旁道下傳心室。實際上異常通道原來就存在,旁道多數有逆向傳導功能。

⑹手風琴效應(預激程度不等的預激綜合徵) 在每一次竇性激動中,心房激動經房室正道和旁道下傳比例逐漸變化。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長短不等,從大於0.12s逐漸縮短至小於0.12s,同時δ波的明顯程度亦不等。對應於p-r間期從短到長,δ波從明顯到不明顯乃至消失。這種週期性變化如同手風琴的伸縮,故稱為“手風琴效應”。

 ⑺多旁道預激綜合徵 一般情況下預激綜合徵者僅有一條旁道,心電圖檢查為同一表現。少數患者心臟內有二條或多條旁道,平時激動沿速度快,不應期短的旁道下傳,僅顯示單旁道預激圖形。當心率發生明顯變化時,其它房道也可顯示活性,呈現出另一預激旁道的表現,則同一患者a型、b型或c型預激交替出現。偶爾心臟兩側旁道均呈前向傳導,心電圖表現v1導聯δ波、r波正向,或δ波位於等電位線上,r波與δ波相等,心電軸不偏,此型稱為a加b型預激綜合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