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防菌痢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

  菌痢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無論男女老幼對本病普遍易感,受涼、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及抵抗力下降,都有利於菌痢的發病。兒童發病率較高,其次為青壯年。

  菌痢通常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菌痢起病急,常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大便為稀便,後轉為黏液膿血便,排便每天10多次,甚至更多,量少。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起病急驟,病勢兇險,高熱可達40℃,嗜睡昏迷,而腸道症狀較輕,甚至無腹痛和腹瀉,可發生休克和呼吸衰竭,應急送醫院。痢疾病程超過兩個月即為慢性痢疾,多因急性期延誤診治、營養不良、腸道寄生蟲病和全身抵抗力下降。

  急性菌痢病人發熱時需臥床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勿食牛奶,以免腹脹,忌食油膩多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控制菌痢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其次應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加強對飲食、水源管理,消滅蒼蠅,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