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冠心病遺傳因素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擔心自己以及子女也會得這種病,甚至自稱他們是“冠心病家族”。

一家幾輩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況確實有。這個家族中的年輕人對此病警惕性特別高,也是很自然的。但如把它理解為“命中註定”、“在劫難逃”,那就沒有什麼積極意義了。因為,這種擔憂焦慮的心態本身不但不利於預防冠心病,甚至可說是心理上的一種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到底佔多大分量,可以透過對冠心病的一些危險因素來分析。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數為飲食過量,飲食結構不合理及缺乏體力活動所致。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節食,避免過胖,也能使發病可能性減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進行合理治療,它對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顯減輕。高血壓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與性格急躁、容易緊張、激動以及膳食中攝入鹽偏高等有關。至於吸菸、酗酒等,更明擺著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問題。

由此可見,冠心病和通常所稱的遺傳性疾病有很明顯的區別。某一個家庭內病人較多,往往是由於一家人長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習慣,甚至在為人處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比如,吃的鹹,喜油膩,不愛活動,工作頂真,性格執著,不善於在情緒上自我放鬆,等等。這些都主要是“後天”的。雖說“秉性難移”,但如果深刻認識到它們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卻完全可以逐漸改變,從而使冠心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事實上,這就是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所公認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級預防”措施。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是冠心病高發國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遺傳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他們中的“冠心病家族”一定比我國多得多,他們的年輕人中發病率也似乎應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事實上,近些年美國冠心病卻有所減少。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是消極地看待冠心病多這個現實,而是用追本求源的態度,針對人群中肥胖和高脂血症者多等情況,提出減少食量、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體育鍛煉,限制吸菸等。透過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觀的成效。

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具有更多的好條件,比如,傳統的日常飲食用植物油,蔬菜糧食為主,少量肉、蛋及奶類,這是一種符合健康要求的平衡膳食。在體力活動、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況方面,也有許多可取之處,這些都是中國冠心病較少的原因。不過,中國人膳食中鹽攝量較高,約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高一倍多,吸菸的人也最多,這些是不好的。隨著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上升,也值得注意。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人們在心理行為方面還得善於進行調節。

不能說冠心病和遺傳因素絲毫沒有關係,但從前述可知,在預防冠心病這個問題上,人們自己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消極認命純屬有害無益,“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才是正確的態度。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