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狀皰疹有哪些特點

  已經退休了的張老師,最近出現左下肢抽搐樣疼痛,一陣一陣的,3天后去當地某大醫院外科就診。醫生做了一番檢查但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懷疑為坐骨神經痛,開了一點內服藥和外用止痛劑。幾天後疼痛非但不減反而與日俱增,張老師茶飯不思,夜不能眠,再次到該醫院外科複診。這次醫生進行了更詳盡的檢查,不僅抽血化驗,還做B超、CT,忙得不亦樂乎,結果仍然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看到她如此痛苦,又找不到病結所在,全家人焦急萬分。如此一直延續到第12天,張老師才發現左大腿內側出現一些紅疹和綠豆大小的水皰,請面板科會診確定為帶狀皰疹。後經理療、針灸等綜合處理,約2個月後逐漸恢復正常。

  看到這裡,讀者不禁要問:張老師得的這個帶狀皰疹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為何疼痛多日之後才出現皮疹呢?

  帶狀皰疹的兩大特徵:疼痛、皮疹

  簡要地說,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以神經炎和面板炎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按照目前對這種病發病機理的理解,即初次感染了這種病毒後大多在幼年期),約70%的病例在臨床上表現為水痘,另一部分則不出現臨床症狀,呈隱性感染,以後此病毒可長期潛伏於神經內。當各種因素使得身體抵抗力降低時,病毒被啟用並生長繁衍,使潛伏處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而且病毒還可沿著神經遷延至面板,引起以紅斑、丘疹、水皰為特徵的面板炎。所以帶狀皰疹有兩大特徵:一是疼痛,二是皮疹。

  常聽到就診者或其親屬提出本病會不會傳染這樣一個問題,傳統的回答是否定的,但近年來也有報道家庭內先後有其他人發病。此外,以往認為本病是終身免疫,但確實也有復發的。所以客觀來講,其確切的發病機理還不是太清楚。

  老人患帶狀皰疹,多數先痛後出皮疹

  張老師為何疼痛多日才出現皮疹呢?這主要與老年人免疫力降低有關。帶狀皰疹的發生以中老年人居多,40歲以上者幾乎佔了3/4。約2/3的帶狀皰疹老年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神經痛先於皮疹,且年齡越大這種機率越高,兩者出現的間隔大多在1~2周內。因此,出現一側軀體疼痛而又沒有出現皮疹很容易被誤診。例如疼痛發生在頭面部者易被誤診為偏頭痛或三叉神經痛;發生在頸肩部者易被誤診為肩周炎、頸椎病;發生在胸肋部者易被誤診為心絞痛、膽絞痛、腎絞痛或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發生在腰腹部者易被誤診為腰扭傷、闌尾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背部肌纖維炎;發生在下肢者則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

  老年人患帶狀皰疹的疼痛常較劇烈,大多為陣發性抽搐痛。一位老年患者病癒後對主治醫生說:“這種疼痛如不親身經歷過是無法體會的,不瞞你說當時我真想把繩子懸在樑上準備了結此生啦。”其痛苦程度可見一斑。

  老年人患帶狀皰疹可致猝死

  張老師患了帶狀皰疹後的結局算是較好的,因為老年人患帶狀皰疹常可引起身體重要臟器如心腦等的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致死。無論患者還是醫生,千萬不要僅僅把目光鎖定在皮疹和神經痛上面。國內外文獻均有帶狀皰疹併發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驟停、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的報道,尤其是以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者。有人分析猝死可能是由於劇烈的疼痛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所致。

  因此,對老年人患帶狀皰疹一定要注意重要臟器的監測,同時患者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主動及時地告知醫生以往的慢性病史,有條件者最好住院治療。

  滯後的治療猶如“雨後送傘”

  老年人患帶狀皰疹在治療上特別強調一個“早”字,有些學者認為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間是在出現症狀後的72小時內,現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雖然很多,但大多數病例卻錯過了最佳的用藥時機,此時病毒已大量複製繁衍並造成嚴重的神經炎症,有人形容滯後的治療尤如“雨後送傘”。老年人患帶狀皰疹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面板症狀雖已消失,但後遺神經痛遷延的時間仍可以很長,大多為數月,少數可達1~2年。這主要是由於未能在發病的早期得到有效和及時的治療,老年人神經修復功能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此鄭重地提醒中老年人,當出現一側頭面或軀幹不明原因的急性疼痛而暫時又未發現皮疹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在排除了其他情況後,必須考慮到存在帶狀皰疹的可能性,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不失時機地用藥,如西咪替丁和潘生丁等,邊用藥邊觀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