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復位方法是什麼

眾所周知,骨折疾病的發生會影響到患者的體質狀況。為了緩解此病所帶給患者的痛苦,大家一定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這是對自己和家人都負責的一種表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骨折疾病患者復位的常見方法是什麼。

1、手法復位:治療骨折方法中,手法復位應用最廣泛,也較安全。復位後,必須認真地檢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長短,是否已恢復正常。在給予適當有效的外固定後,進行x線透視或攝片,以確證復位結果。如復位不良,根據需要,再予以矯正。

2、牽引復位:牽引既可用為復位的方法,又是維持復位的措施。主要用於手法牽引不能復位、或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

3、切開復位:是骨折不癒合的重要原因,應慎重選擇,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防止濫用。

如下幾種情況可做為切開復位的參考指徵:

①累及關節面的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關節面良好對位者。

②骨折後,因附著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縮,使骨片移位,不易對合者。

③骨折端剪式傷力大,血液供應差,骨斷端需要嚴格固定才能癒合者,如股骨頸囊內骨折。

④骨折斷端間有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經等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

⑤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復位困難者。

⑥長骨骨幹不穩定性骨折,手法復位不滿意,又不宜應用牽引方法治療者,而用內固定又有較好的療效。

⑦骨折伴有肢體主要血管斷裂,治療中應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體斷離。

⑧骨折不連線或發生畸形癒合,功能恢復不良者。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為手外傷常見的一種骨折,復位容易固定難,外理不當易造成拇指對掌功能受限,2000年至2004年,我們應用鐵絲石膏夾板固定牽引治療15例,效果滿意。

臨床資料:一般情況,男10例,女5例,橫斷5例,斜型6例,粉碎4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傷後至治療時間為0.5~24小時,平均為2.25小時。

方法:病人取坐位,局麻或不用麻醉,助手握住患者碗部,術者左手握住患指遠端,循序牽引,並逐步外層背伸拇指,同時右手拇指按壓患者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處撓背惻,聽到復位響聲或感覺到復位移動,既復位,對粉碎性骨折需反覆搖晃拇指,以求關節面平整。

復位後用薄層石膏固定,上至前臂中段,下至掌指關節,使碗關節固定於功能位上然後取長30cm寬3cm的醫用膠布,兩端剪開,分別貼在拇指掌惻和背惻,末端不超過骨折的近端,以牽引拇指,也可以在局麻下行拇指末節骨牽引,既將40cm長,2cm直徑的鐵絲製成雙肢,按拇指背伸30°彎或弓形放在拇指背惻,再用石膏固定在鐵絲上,鐵絲末端製成鉤狀用3或4根皮筋連於膠布末端或末節骨牽引端,然後照X光片,若骨折對位對線良好,維持固定牽引4~6周,定期複查。

討論:第一掌骨較其他掌骨粗麵短,骨折多發生在基底部,骨折時近端受拇長肌牽拉,向撓背惻移位,遠端受拇長屈肌,拇內收肌牽拉向掌尺惻移位,呈向背撓惻成角畸形,因此,骨折端由於肌腱牽拉,很難維持位置,固定牽引方法很多,但效果並不理想,本方法治療隨訪後發現多數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只要有確切的固定維持骨折位置方法,即可不用手術,我們使用鐵絲石膏夾板牽引固定,且有方法簡單,取材方便,固定牢固等特點,鐵絲可以調整方向,保持足夠的外層背伸角度,橡皮筋具有彈性,維持持續牽引,本文粉碎骨折4例嚴重脫位,維持用末節指骨牽引效果滿意,避免手術切開復位的併發症,值得推廣。

透過上文的介紹,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骨折疾病患者的常見覆位方法是什麼。這些復位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一定要科學的選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