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動障礙的心理健康教育

  抽動障礙是一種不隨意的突發、快速、重複、刻板的單一或多部位肌肉抽動和發聲,根據病程不一,可分為短暫性抽動,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及抽動-穢語綜合徵,起病於6-12歲,男孩多於女孩,近幾年來,我國社會和經濟改革的日益深化,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抽動障礙的發現明顯增多,對於本症的治療,以往僅採用單一的藥物治療,近年來由於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對本病的早日治癒起重要作用。

一、患兒父母健康教育

  1. 正確認識抽動障礙的臨床症狀。據調查93.0%的患兒父母對抽動障礙的臨床症狀均無認識,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現眨眼、擠鼻等臨床症狀時,往往誤認為孩子調皮、出怪相,不時指責、謾罵甚至毆打孩子,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有些患兒在與父母就餐或看電視時,擔心父母注視自己,而心情緊張恐懼、焦慮不安,從而使抽動症狀加重,不利於患兒的康復。為此必須讓父母認識到,患兒的症狀表現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2. 對病因的瞭解:此病的病因迄今不明,既往研究認為有遺傳、器質性、軀體、心理等因素有關,本調查發現抽動障礙的患兒往往與心理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有關,部分患兒往往在感冒後症狀加重,針對此原因,使父母瞭解到此病的誘發因素,使父母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避免對孩子進行指責、謾罵等方式,另外在患兒感冒時由於抽動症狀加重,可配合服用治療感冒藥物使症狀減輕。

  3.行為治療:抽動障礙患兒所出現的症狀往往在短時間內可自行控制,當患兒在上課注意力集中時或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症狀可暫時消失。根據此情況,可教給父母進行正確的行為治療,當患兒出現各種抽動症狀時,父母保持平靜的心態,給予漠視、不理睬等方式,同時可利用各種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如給其講故事、與其交談學校的情況等,使其注意力轉移,從而減輕抽動發作次數。

  4. 對於抽動障礙患兒所伴發的症狀,如學習困難、情緒焦慮、強迫行為、攻擊行為等應教父母對患兒進行正面教育,關心體貼他們,並積極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