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 - 百勞、上杼、大椎骨穴 - 針灸穴位

大椎,经穴名。出自《素问·骨空论》。别名百劳、上杼、大椎骨。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疮。向上斜刺0.5-1寸。

名詞釋義

穴在第一椎上凹陷處,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

功能作用

解表清熱,鎮痙安神,通陽理氣。

定位

位於脊柱區,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頸橫動脈分支和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深部為脊髓。

詳細主治

1、熱病、瘧疾、惡寒發熱、咳嗽、氣喘等外感病證。2、骨蒸潮熱。3、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等神志病。4、項強、脊痛。5、風疹、痤瘡。

詳細操作

俯伏或正坐低頭,於頸後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轉動者為第七頸椎,於其下間處定取。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疔急慢性熱病、中暑、瘧疾、感冒、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衄血、精神分裂症、癲狂、癇證、小兒驚風、嘔吐、黃疸、齒齦炎、小兒消化不良、老年初期白內障、疔瘡、肝炎、血液病、溼疹、癱瘓、尿毒症等。 2、現代研究,針刺大椎對肺功能有一定影響,但需連續一週後,才出現呼吸功能增強,肺通氣量增加。也可使支氣管痙攣得到緩解,呼吸道阻力下降,對哮喘病有效。對迴圈血液系統的影響,心房顫動常用大椎穴。對白細胞有調整作用,原來高的可下降,原來偏低的可上升。對甲狀腺功能調整作用,不同手法對甲狀腺功能影響也不同。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艾灸大椎能促進傷寒桿菌凝集素或溶血素的產生,而灸兩壯作用較為明顯。

配伍

1、配頭維穴、風府穴、曲池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感冒。 2、配合谷穴、中衝穴治傷寒發熱。 3、配頰車穴、氣舍穴、腦空穴治項強。 4、配合谷穴、外關穴、列缺穴、魚際穴治咳嗽。 5、配肺俞穴、臍中穴治短氣而喘。 6、配氣海穴、中脘穴治中暑。 7、配太沖穴、百會穴、心俞穴、風府穴、巨闕穴治癲癇。 8、配天突穴、膻中穴、太沖穴、肝俞穴、委中穴、崑崙穴、百會穴治角弓反張。 9、配間使穴、乳根穴治瘧疾。

附註

本穴為三陽經、督脈之會。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頭重目瞑,悽厥寒熱,汗不出。”2、《類經圖翼》:“善退骨蒸之熱。”3、《針灸大成》:“頭重,目瞑,瘈瘲,恍惚不樂。”4、《醫經理解》:“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