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結腸炎

概述

腸道供血主要來自腹腔動脈,腸繫膜上動脈和腸繫膜下動脈及其分支。當這些血管發生血運障礙,相應腸道可發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損害。缺血性結腸炎多由腸繫膜上動脈的中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非閉塞性缺血所致;少數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閉塞性缺血所致。本病發病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其中半數患者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於女性,以急性腹痛、腹瀉和便血為其臨床特點,分壞疽型,一過型和狹窄型。

臨床表現

1.急性腹痛:原發性,持續性伴陣發性加劇,早期噁心嘔吐,後期有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若出現腹膜刺激徵提示腸壞死,腹膜炎;2.血性腹瀉;3.發熱;4.好發於老年人,多伴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心臟病,休克和長期服藥等病史。

診斷依據

1.大於或等於五十歲患者。伴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時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壓藥、心律失常,休克等誘因。2.突發腹痛,腹瀉及便血。3.多有貧血,結腸鏡有特徵性缺血壞死表現;鋇灌腸x線檢查,急性期可見拇指印,後期腸道狹管徵象;腸繫膜動脈造影可發現血管狹窄或阻塞表現。

治療原則

1.禁食、中、高流量供氧;2.積極消除誘因及治療伴發病;3.擴充血容量,疏通微迴圈,改善腸粘膜缺血狀況;4.使用抗生素;5.改善全身狀況,抗休克,補液及糾正心衰;6.伴發病與合併症治療;7.必要時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早期猶應高度重視,分秒必爭,儘快疏通微迴圈,供氧,使用“a”項藥物;2.病情嚴重者選用“b”、“c”,有血栓者採用溶栓治療;3.同時治療伴發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及糖尿病,(用藥請參考有關篇章);4.病情反覆,用藥療程延長;5.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是必要的;6.若有腸壞死,腸穿孔作手術治療;

輔助檢查

1.對早期輕症者以檢查框限“a”能明確診斷;2.瞭解伴發病病種,病情采用檢查框限“b”;3.腸繫膜動脈血管造影能明確缺血部位為進一步介入治療提供目標。

療效評價

1.治癒:腹痛、血性腹瀉完全消失,腸鏡顯示腸粘膜恢復正常;2.好轉:腹痛,血性腹瀉明顯好轉,腸粘膜趨向正常或遺留後腸腔狹窄;3.未愈:腹痛、血性腹瀉未緩解,甚至腸穿孔,多發生在壞疽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