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 - 西藥
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西药名。为抗炎药。用于暂时解除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眼部瘙痒。亦可用于治疗内眼手术后(白内障摘除术)的炎症。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酮咯酸氨丁三醇。
性狀
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澄明液體。
適應症
本品用於暫時解除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引起的眼部瘙癢。亦可用於治療內眼手術後(白內障摘除術)的炎症。
規格
(1)1ml:5mg;(2)5ml:25mg。
用法用量
滴入眼睛內。1、治療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一次1滴,一天4次或遵醫囑。2、用於白內障摘除術後炎症,應在白內障術後24小時內一次1滴,一天4次,連用2周。
不良反應
1、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用藥後有一過性刺痛或灼熱感。臨床研究報告中使用本品患者中有40%出現此反應。小於5%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眼刺激、淺層眼部感染及淺層角膜炎。2、偶有過敏反應,角膜水腫,眼乾、視力模糊等症狀。3、罕有角膜潰瘍,頭痛,充血等反應。
禁忌
對非甾體抗炎藥過敏或對本品中任何成分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本品與乙醯水楊酸、苯乙酸衍生物及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可能有交叉過敏反應,因此,對上述藥物有過敏反應者應慎用本品。2、曾有報道眼科手術時,區域性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可增加眼組織出血。本品應慎用於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或避免合併應用可能延長出血時間的藥物。3、避免配帶隱形眼鏡等軟性接觸鏡時用藥。4、使用前或使用過程中,發現藥物渾濁應避免使用或停用。5、使用本品感覺不適,應立即停藥。6、為避免本品汙染,不要將滴頭接觸眼瞼表面。7、每支開啟一日後不可再用。8、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對妊娠婦女目前尚無足夠的對照研究。因此,對於妊娠期婦女,必須權衡利弊,只有當可能獲得的療效確實大於可能的危險時方可應用本品。哺乳期婦女慎用。9、兒童用藥:在兒童中應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確定。10、老年用藥:尚不明確11、藥物過量:尚未有用藥過量的資料資料。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抗生素、β-阻滯劑、睫狀肌麻痺劑、散瞳劑合用較安全。2、由於酮咯酸氨丁三醇在酸性較強的情況下,可析岀酮咯酸,有可能引起眼部刺激並影響藥物的吸收,因此應避免與強酸性藥物合用。
藥理作用
酮咯酸氨丁三醇為非甾體類抗炎藥。全身應用時,可有鎮痛、抗炎及退熱作用。其作用機制據認為部分是由於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生物合成。動物實驗表明前列腺素是引起眼內炎症的介質,它可破壞眼部血液-房水屏障,使血管舒張,提高血管滲透性,白細胞增多,眼內壓升高等。另外,在眼外科手術中,它還可不依賴於膽鹼能作用而收縮虹膜括約肌產生縮瞳反應。區域性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後可降低房水內PGE2的水平,阻止炎症介質對眼部的刺激及損害。動物實驗表明本品可防止區域性使用花生四烯酸引起的眼內壓升高。但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本品對眼內壓無明顯影響。全身應用本品,不會引起瞳孔收縮。
毒理作用
1、遺傳毒性:Ames試驗中本品未出現致突變作用。小鼠在體的微核試驗中,本品不會使染色體發生斷裂。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培養中,本品劑量達到1596μg/ml(相當於人血漿中平均水平的一千倍)或濃度更高時,染色體畸變發生率增高。2、致癌性:在一項為期18個月的研究中,給小鼠口服本品,其劑量相當於人體胃腸道外給藥的最高推薦劑量(MRHD)。另一項為期24個月的大鼠研究中,口服給藥,劑量等於人體胃腸道外給藥MRHD的二倍半。在這兩項研究中均未見任何致癌作用。3、生殖毒性:給雄性或雌性大鼠口服本品,劑量分別為9mg/kg(53.1mg/m2)及16mg/kg(94.4mg/m2),大鼠生育能力未受損害。在器官形成階段,家兔每日口服3.6mg/kg(42.35mg/m2),大鼠每日10mg/kg(59mg/m2),結果對胎兒無致畸作用,妊娠17天的大鼠口服本品1.5mg/kg(8.8mg/m2,相當於人口服量的一半)可致難產,大鼠死亡率增高。對妊娠婦女目前尚無足夠的對照研究。因此,對於妊娠期婦女,必須權衡利弊,只有當可能獲得的療效確實大於可能的危險時方可應用本品。
藥代動力學
1、國外文獻報道:九名患者於白內障摘除術前12小時及術前1小時,給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0.1ml點眼,其中八名均能在眼中達到可測量水平,房水中可檢測到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濃度為40-170ng/ml,平均濃度為95ng/ml;0.5%酮咯酸氨丁三醇點眼後房水中PGE2水平從平均80pg/ml下降到平均28pg/ml。2、26名健康志願者給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0.05ml點眼,連續10天(每日三次),僅5名受試者血漿中可檢測到酮咯酸氨丁三醇,血漿濃度為10.7-22.5ng/ml;相對全身給藥酮咯酸氨丁三醇(每6小時10mg);血漿中酮咯酸氨丁三醇穩態濃度值達到960ng/ml。
貯藏方法
遮光,密閉,在陰涼處(不超過20℃)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