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出現十種情況應查血糖

  出現10種情況先查血糖

  1、 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典型症狀,身體缺水和血糖高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口渴的症狀。如果糖尿病患者按醫囑服藥或打胰島素後,突然口渴難耐,老是想喝水,最好還是先測個血糖,弄清楚是何原因導致口渴。

  2、 強烈的飢餓感襲來。許多糖尿病人認為,肚子很餓的時候就有可能是低血糖了。其實不然,有些胰島素抵抗的患者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體所利用,也會產生飢餓感。因此,感覺特別餓的時候一定要查查先血糖。

  3、莫名感覺疲勞。據瞭解,血糖出現波動時,病人容易出現疲勞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覺得全身沒勁、睏倦時,應該測一下血糖,以免引發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事件。

  4、開車前。由於血糖過高、過低就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頭暈、手抖等情況,所以開車的患者最好在開車前測一次血糖。血糖偏低可以先吃些湯,15分鐘後再測一次,正常再開車;如果血糖偏高,最好還是不要開車。

  5、突然脾氣變差。據瞭解,低血糖時人們容易焦慮、易怒、心慌、出汗、飢餓等,如果糖尿病人莫名脾氣變差,還出汗,最好先查一查血糖。

  6、心理壓力變大。當家庭發生變故、工作壓力驟增時,糖尿病人的心理負擔也會增加,血糖水平很難維持在穩定水平。所以,壓力越大,越要“看住”血糖,測量要比平時更為頻繁。

  7、睡得特別沉。有些糖尿病患者睡眠比較深,血糖高或低都沒有什麼感覺,無法弄醒。這樣的患者如果近期血糖不太穩定,家人最好設個鬧鐘,半夜也要測量一次,以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8、工作變忙碌。工作忙碌本身就會使血糖波動,加上忙碌容易讓人忘記測量血糖,就更為危險。所以,糖尿病人即使工作再忙碌,也要設個鬧鐘提醒自己測量血糖。

  9、制定運動方案初期。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五架馬車”之一,有利於控制血糖穩定。然而,運動會使血糖短暫升高,然後回落,甚至更低。所以,糖尿病人在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初期,要檢測好血糖值,運動時也要隨身攜帶應急的糖、手機、血糖儀。

  10、不明原因不適。由於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比較差,身體的敏感度高,如果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是又說不出具體原因,最好儘快測個血糖,並及時就診。

  糖友控糖記住三原則

  1、定時定量飲食

  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胰島功能受損,分泌胰島素減少,不足以把體內血糖降至正常。口服胰島素促泌劑類等藥物可促使自身胰島細胞加強分泌,從而降低血糖。若口服藥物後兩餐間隔過長,體內藥物仍在起作用,就會發生低血糖,嚴重的會出現昏迷,危及生命。

  此外,若每頓飲食忽多忽少,會引起血糖時高時低,血糖大幅波動,加快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故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定量飲食,堅持總量控制、少食多餐、穩定多樣、因人而異的原則。

  2、定時定量鍛鍊

  有些糖友出現眼睛、周圍神經等慢性併發症表現與其平時不注意運動有關。飲食和運動都是控制血糖的基礎療法,而且運動講究定時定量,才有利於血糖平穩。偶爾活動雖然能獲得一些健康效應,但這種“記憶”會比較紊亂,效果就不如規律運動好。應每天在同一時間段,保持相同的運動強度。

  運動應在餐後1~3小時進行,每次堅持30分鐘以上,一週3~7天為宜。有急性併發症、各種急性感染、肝腎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新發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嚴重肺心病、換氣功能障礙的患者就不宜運動了。

  3、定時定量用藥

  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損傷,必須依賴一種或多種適當劑量的藥物輔助降低血糖。如果漏服或減少藥量,體內藥物達不到穩定的濃度,就起不到持久降糖的作用,從而引起血糖大幅波動,因此用藥必須定時定量。另外,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使用時間及劑量,要謹遵醫囑。磺脲類及格列奈類促泌劑一般在餐前15~30分鐘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須餐時和食物一起嚼服;雙胍類藥物餐前、餐後均可服用;不同的胰島素注射時間也不同,短效胰島素一般在餐前5~30分鐘注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