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貧血有哪些?

  學者發現,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貧血主要有如下幾種。

(1)六磷酸葡糖酸脫氫酶(6pgd)缺乏

6pgd使六磷酸葡萄糖酸氧化成五磷核酮糖,同時使輔酶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還原成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nadph又促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還原成還原型谷胱甘肽(gsh)。6pgd缺乏者非常罕見,未發現有明顯的貧血或其他異常。雜合子者服用伯氨喹啉後不太敏感。此缺陷透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2)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缺乏

gsh-px在磷酸己糖旁路(hmp)中不起催化作用,而是對破壞紅細胞的過氧化物起主要作用。在體內某些生理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數量不大,但在服用某些氧化劑藥物時這些藥物能產生大量過氧化物,超過一定的濃度,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就被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並進一步使其發生變性,形成heinz小體。結果,紅細胞被破壞。氧化作用還直接影響紅細胞膜的脂質,結果也引起溶血。gsh-px對過氧化物的解毒作用保護紅細胞免受氧化劑藥物的破壞,因此非常重要。正常初生兒的gsh-px本來較低,因此有遺傳性gsh-px缺乏者在嬰兒期可發生溶血性貧血,貧血有自限傾向,即出生3個月後,溶血現象能自行消失。成人純合子者可有極輕度慢性溶血性貧血,如果骨髓代償功能好,平時可以無貧血,但氧化劑藥物仍可誘發溶血性貧血。純合子的紅細胞gsh-px可降至正常的36%,雜合子者降至70%。本病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3)谷胱甘肽還原酶(gsh-r)缺乏

gsh-r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在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的作用下還原成還原型谷胱甘肽(gsh)。gsh在紅細胞內有保護含有sh基團的酶的作用。gsh-r缺乏時,紅細胞內gsh含量減少,紅細胞易被破壞,可發生溶血性貧血,還可伴有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和肌痙攣。患者對伯氨喹啉等氧化劑藥物和蠶豆敏感。貧血也可因其他非氧化劑藥物而加重。

實驗室檢查發現:①gsh-r活性降低;②gsh-r穩定試驗陽性;③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④溫育後紅細胞的滲透脆性仍很正常;⑤自溶血試驗正常或溶血輕度增高,溶血可被葡萄糖部分糾正。gsh-r的活性可被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加強,被營養性核黃素缺乏減弱,因此在酶活性測定時,須瞭解患者的營養狀態,考慮有無核黃素缺乏而影響hsh-r的活性。本病由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γ谷醯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yn)缺乏

γ-gcsyn是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合成過程中的第一個酶,催化穀氨酸和半胱氨酸生成γ-谷醯半胱氨酸。γ-gcsyn缺乏主要表現為紅細胞gsh含量顯著減少,伴發溶血性貧血。也可見間歇性黃疸,脾腫大,伴有神經系統症狀。紅細胞形狀無特殊異常,自溶血試驗屬⑿汀:煜赴gsh僅正常的5%以下。家系分析提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雜合子無症狀,酶水平約為正常的50%。

(5)谷胱甘肽合成酶(gsh-syn)缺乏

gsh-syn催化gsh合成的第二反應,使γ-谷醯半胱氨酸與甘氨酸合成gsh。gsh-syn缺乏時,純合子紅細胞內的gsh含量可低至正常的10%以下,臨床表現有慢性溶血性貧血及黃疸,接觸氧化劑藥物或進食蠶豆可發生急性溶血。雜合子者無症狀。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6)腺苷酸激酶(ak)缺乏

ak是使二磷酸腺苷(adp)與三磷酸腺苷(atp)、amp之間相互轉化的酶。ak缺乏極罕見。可同時伴有葡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純合子的ak濃度可降低到正常的1%~2%,有中度貧血。雜合子的酸濃度為22%~74%,可有輕度貧血。本病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