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診斷該病呢
內膜“不安分”,身體“遭殃”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就是本來應該長在宮腔的子宮內膜生長在不該長的地方,如卵巢表面、盆腔腹膜表面、直腸、膀胱,或者更深的地方如直腸陰道膈等。奇妙的是,不管是正常待在宮腔裡的內膜組織,還是流竄到子宮外面的內膜組織,都會迴應激素所發出的訊號。因此,生長在卵巢、盆腔腹膜表面,甚至腸表面的內膜組織,到了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但這些血液不像宮內的經血可以順著宮頸排出,它們被困在體內,不斷地累積形成病灶。這些病灶會傷害周圍的組織,如果在腸道附近,會讓人腹瀉、便血;如果在卵巢,會影響到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造成不孕、下腹痛、痛經等;如果在盆腔,可能會造成盆腔粘連,導致患者慢性盆腔痛或性交痛等。
異位的內膜,如何“覺察”
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研究認為,可能與經期時經血透過輸卵管逆流到盆腔有關,也可能與患者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有關,還有遺傳因素等。
如何早期診斷該病呢?建議處於生育年齡段的女性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可及時發現一些沒有明顯症狀的婦科疾病。如果出現慢性下腹痛、痛經,或者性生活疼痛等症狀,以及不孕的婦女,都應及時就醫。醫生做婦科檢查時觸及患者盆腔內有觸痛性結節或子宮旁有不活動的囊性包塊,即可初步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進一步診斷此病,患者還需做B超檢查、血清CA125檢查等。確診該病則需進行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治療,診斷與治療同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病灶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生育要求和既往病史來綜合考慮。當只有症狀而無明確病灶時,可用藥物保守治療,抑制卵巢的功能,減少月經來潮,讓異位的內膜逐漸萎縮。但是,藥物保守治療複發率較高,且有副作用,患者需要連續用藥3~6個月,價格也較昂貴。
腹腔鏡不僅可以早期發現疾病,還可同時治療疾病,使診斷和治療同時進行,且避免了開腹手術以及盲目用藥延誤病情等弊端。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