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膽囊息肉怎麼辦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的總稱。近年來隨著超聲檢查的普及,膽囊息肉被發現的機會增多了,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諮詢:得了膽囊息肉怎麼辦,是否需要吃藥或者手術,有沒有方法預防等。就我所知說明如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北京朝陽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寇建濤

一、怎麼會產生膽囊息肉 膽囊位於右上腹部,像一個梨形的囊袋懸掛在肝臟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儲藏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在人體需要的時候排洩到腸道去幫助消化吸收食物。膽囊息肉就是在膽囊腔內壁上長出的贅生物,小的僅1毫米~2毫米,大的可達2釐米,根據息肉數量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膽囊息肉的病理組織學上有三種型別。第一種是膽固醇性息肉,最多見,95%以上的息肉屬於這種型別。它是膽囊壁上的巨噬細胞吞食膽汁中的膽固醇結晶後聚積而形成的,經常多個同時存在。第二種稱為炎症性息肉,是膽囊炎反覆發作的過程中形成的區域性組織增生,臨床特點是大部分合並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第三種是腺瘤性息肉,少見,僅佔全部息肉的0.5%,一般為單發性。三種息肉裡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腫瘤性病變,雖然屬良性腫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有演變成為癌腫的機會。

二、膽囊息肉會造成什麼危害 約5%的人群患有膽囊息肉,絕大多數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只是在超聲體格檢查時才被偶然發現。一小部分人會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悶脹或發作膽絞痛,這可能是息肉恰好長在膽囊管附近。膽囊管是向外排洩膽汁的一條很細的管道,息肉妨礙了膽汁的出路,造成膽囊腔壓力升高而引發不適和疼痛,日久還會導致慢性膽囊炎。息肉合併結石的人出現上述表現,可能主要還是與結石有關。 前面談到有三種不同性質的膽囊息肉,膽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臨床症狀,對身體和生活並無大礙。腺瘤性息肉是一種有惡變傾向的腫瘤,應該說這才是最大的潛在威脅。按目前的影像學技術水平,只能大致上區別息肉的性質,至於判斷息肉有無癌變在早期就更加困難。不過腺瘤性息肉畢竟很少見,總數不到1%,而且是否發生惡變與息肉的大小有密切關係。透過總結、分析大量的病例,發現1釐米以下的息肉幾乎無惡性變者,一且息肉長大超過1釐米,癌變的機率陡然增高至2%-13%,有的醫學文獻報告甚至超過20%。

三、膽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嗎 對於絕大多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而且不引起任何症狀的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息肉的大小和增長的速度。要明確一點,第三類膽囊息肉,也就是真性息肉,目前沒有藥物可以使它消退,因此打針或吃藥是不能治癒的。對於第一類,也就是膽固醇性息肉,透過限制膽固醇攝入、口服一些利膽類藥物,還是有機會控制甚至消失的。所以這類患者可以嘗試口服一些利膽類藥物治療。對於真性息肉,現在唯一的方法是做手術,摘除整個膽囊。當然,得了膽囊息肉如果有反覆發作的右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經醫生檢查又能排除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這種情況可考慮手術。如果已經形成了慢性膽囊炎特別是合併有膽囊結石,當然更應該治療。所以膽囊息肉的具體做法是:首次檢查發現不超過5毫米的息肉,以後每年一次定期超聲複查。息肉在5毫米以上但未達到1釐米的,半年後再次超聲檢查,大小沒有變化者可改為每年複查一次,相反如息肉有所增大則須密切跟蹤,縮短複查的間隔時間。如果息肉大小已達1釐米或更大,或者在隨訪複查中增大超過了3毫米,為了排除癌變的可能,應該施行膽囊切除術,並做病理組織學鑑定。總的來說,無症狀的膽囊息肉絕大部分不需要治療,如果是多發性小息肉更可放心,因為這種情況基本可以診斷為膽固醇性息肉。較大的息肉需要將膽囊切除,手術主要是預防性的,多數病例切除後經病理鑑定仍屬良性病變。只要手術及時,即使息肉已有惡變也多處於早期,預後是良好的。膽囊被摘除之後,由肝臟分泌的膽汁直接排入腸道執行消化功能,手術對身體一般無明顯的不良影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