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梅毒如何消毒隔離

  先天性梅毒亦稱胎傳梅毒,是由感染梅毒的孕婦透過胎盤將梅毒螺旋體傳給胎兒所致。近年來,先天性梅毒發病呈上升趨勢。

  梅毒是人類獨有的疾病,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感染TP的人的皮損分泌物,血液中含大量TP.感染後的頭2年最具傳染性,2 年後基本不透過性傳播.TP可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並在感染後2年依然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

  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約佔其95%以上。感染TP 的早期傳染性最強。如果是顯性梅毒,可發生性行為接觸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腸,乳頭,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後2年以上性接觸就不再有傳染性。

  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多發生在妊娠 4個月以後,導致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短,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感染後2年仍可透過胎盤傳給胎兒。

  梅毒螺旋體也可以間接接觸傳染,如透過接吻, 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汙染的衣褲,被褥等日常用品造成傳播。

  嬰兒梅毒是因為母親也患有梅毒傳染所致。

  胎傳梅毒先天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2歲以內)腦脊液異常者:

  1)水劑青黴素G,5萬u/kg體重,每日分2次靜脈點滴,共10~14天。

  2)普魯卡因青黴素G,每日5萬u/kg體重,肌注,連續10天~14天。

  腦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黴素G,5萬u/kg體重,一次注射分兩側臀肌)。如無條件檢查腦脊液者,可按腦脊液異常者治療。

  2,晚期先天梅毒2歲以上)

  普魯卡因青黴素G,每日5萬u/kg體重,肌注,連續10天為一療程不超過成人劑量)。

  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

  先天梅毒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治療,每日7.5~12.5mg/kg體重,分4次服,連服30天。

  梅毒治療應該注意,梅毒診斷必須明確,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劑量必須足夠,療程必須規則,治療後要追蹤觀察。應對傳染源及性侶或性接觸者同時進行檢查和梅毒治療治療。

  意見建議:

  建議母親也去檢查一下。

  強調診斷,早治療,療程規則,劑量足夠;療後定期臨床和實驗室隨訪, 性夥伴同查同治。早期梅毒經徹底治療可全愈並去除傳染性,多數正規治療的病人,6個月後USR,RPR或VDRL試驗轉成陰性或滴度顯著降低, 如抗體滴度再升高,應是血清性復發。晚期梅毒治療可消除組織內炎症,但已破壞的組織不會自然修復,為後遺症。

  青黴素,如水劑青黴素,普魯卡因青黴素,苄星青黴素等為首選藥物。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四環素, 紅黴素等。 部分病人青黴素治療之初可能發生吉海反應 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J-HR),可由小劑量開始加以防止。 梅毒治療後第一年內應每3月複查血清一次,以後每6個月一次,共3年,末次複查包括檢查腦脊液。神經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應隨訪終身。

  2. 治療主選方案

  2.1 早期梅毒: 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參考如下方案:

  非青黴素過敏者--

  苄星青黴素G長效西林) 240萬u/次 1次/周 3周 分兩側臀部肌注 或

  普魯卡因青黴素G 80~120萬u/天 肌注 連續十天

  青黴素過敏者--

  四環素 500mg/次 4次/天 口服 15~30天 或

  強力黴素 100mg/次 2次/天 口服 15天

  頭孢類藥物,如頭孢三嗪等以及新一代四環素類或大環內酯類藥物, 如阿奇黴素等抗梅作用明顯,也可選用或加用。

  2.2 晚期梅毒:

  非青黴素過敏者--

  苄星青黴素G 240萬u/次 1次/周 3周 或

  普魯卡因青黴素G 80~120萬u/天 肌注 連續20天

  青黴素過敏者--

  四環素 500mg/次 4次/天 口服 連續30天 或

  強力黴素 100mg/次 2次/天 口服 連續30天

  生活護理:

  建議母親帶孩子去醫院及時做治療。母親如也患有梅毒,最好不要再生小孩了。

  下面介紹如何對先天性梅毒患兒進行消毒隔離工作:

  1 將梅毒患兒放於新生兒隔離室與其他新生兒分開。

  2 加強醫務人員對梅素知識的培訓 ,嚴格執行衛生部的《消毒技術規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時穿好隔離衣,接觸患兒體液或醫務人員有面板破損進行操作時戴手套,操作完畢用滅菌王擦拭雙手1~2min後清洗雙手。

  3 患兒使用過的一次性用物集中放置焚燒處理。棉製品如患兒被單等使用後分別用1∶200“84”消毒液浸泡30~60min後,送中心洗衣房清洗。

  4 患兒床墊用一次性大單包裹鋪好,避免汙染床墊並做好終末消毒。

  5 患兒使用過的溫箱用1∶200“84”液擦拭,通風48小時後用紫外線照射60分鐘,嚴格做好終末消毒。

  新生兒梅毒透過血液、體液接觸傳播,工作人員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做好血液、體液的管理工作,是對患兒的負責也是確保其他患兒群體安全的重要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