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腦損傷的早期干預治療
嬰兒腦損傷主要是指出生前至新生兒期各種因素引起的腦損傷。近年隨著圍產醫學和新生兒醫學的進步,很多危重新生兒得以存活下來,但也使腦嬰兒損傷的發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嬰兒腦損傷將有可能發生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癲癇等神經系統後遺症。單是腦性癱瘓,我國發病就以每年4.6萬的速度遞增,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腦損傷兒的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治療十分關鍵。
引起嬰兒腦損傷的各種因素也叫做腦損傷高危因素,可分為胎兒期因素、分娩時因素和新生兒期因素。
胎兒期因素也叫做產前因素,主要有妊娠早期出血、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妊娠期用藥、雙胎或多胎妊娠、妊高症、妊娠中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等)。
分娩時因素也叫做產時因素,主要有宮內窘迫、窒息、臍帶繞頸、羊水異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急產、難產、產鉗分娩、產傷等。
新生兒期因素也叫做產後因素,主要有早產、過期產;低出生體重、巨大兒;新生兒期重症黃疸、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腦膜炎等。
以上諸多因素中,以妊娠早期宮內感染,出生前後缺氧(宮內窘迫、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黃疸等所致腦損傷最為常見。
我們可以透過定期隨訪以早期發現嬰兒腦損傷。由於目前還不能在出生前、出生時及新生兒期早期預測各種高危因素將對嬰兒帶來多大的危害,也無法正確判斷高危兒是否存在腦損傷及其程度,因此,透過定期隨訪可以早期發現腦損傷,並且儘早開始康復治療。
定期隨訪的方法是:對有腦損傷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在出生後即進行相應的治療和檢查,並填報“腦損傷高危兒隨訪卡”,定期到醫院由熟悉嬰兒正常神經發育的兒科醫生進行運動發育、神經反射、肌張力、感知覺發育等方面的檢查。出生後6個月內每個月檢查1次,發現異常即進行相應干預治療。
對腦損傷兒干預開始的早晚,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對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黃疸及其它危重情況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預,急性期過後,就應馬上進行資訊刺激及功能訓練,這樣的干預從新生兒期就應開始,如果錯過了腦潛能最大,腦可塑性最強的嬰兒早期,不少腦損傷兒雖然經過功能訓練可部分恢復,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而從生後3個月開始干預的腦損傷兒,絕大多數可迴歸到正常兒童的行列。因此,腦損傷兒的早期干預治療越早越好。
對腦損傷兒的干預,包括藥物性干預和非藥物性干預。其中非藥物性干預尤為重要,非藥物性干預主要是透過視覺,聽覺及面板感覺這3個大腦的主要輸入途徑進行適當的資訊刺激,對粗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三個方面進行比正常發育規律更早一些的功能訓練。在新生兒期,即可以在嬰兒覺醒的時候用鮮豔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嬰兒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每日應多次與嬰兒說話,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可加帶響玩具或者放有豆子的塑膠瓶等進行聲音刺激。面板感覺刺激方面,可用溫暖的手撫觸嬰兒全身的面板,並加上全身輕柔撫觸按摩,可促進腦損傷的康復。在運動和語言方面,按照發育規律及時進行抬頭,翻身、坐、爬、站、走,手精細動作以及咀嚼,語言能力等功能的訓練,更是對腦損傷干預及腦癱治療的重要內容。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