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原發性肝癌的檢查專案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原發性肝癌臨床表現早期起病長頗隱匿,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徵,常透過甲胎蛋白的檢測或普查而發現。常見症狀有肝區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上腹脹慢,食慾減退,上腹部腫塊呈進行性腫大,全身症狀有消瘦、發熱、腹瀉、黃疸,併發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臟結節破裂出血、繼發感染等。

腫瘤標記物的檢測,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產生和釋放的某種物質,常以抗原、酶、激素、代謝產物的形式存在於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根據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識別或診斷腫瘤。

1、甲胎蛋白AFP、是診斷肝癌的主要指標和特異性最強的標記物。AFP是胎兒時期肝臟合成的一種胚胎蛋白,由胎兒肝細胞、卵黃囊細胞內粗麵內質網核糖顆粒所合成。胚胎早期約14周、即合成,20周達高峰,其後急劇下降,出生後1~2周消失或僅存微量20μg/L,常規方法測不出。在成人,如果血清中出現高濃度的AFP,提示肝細胞性肝癌或生殖腺胚胎瘤,在兒童則提示肝母細胞瘤或肝細胞肝癌。少數胃、胰、膽管、結直腸癌AFP也可升高,但其絕對值不如肝癌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變異體。因此,血清AFP檢測結果必須結合臨床與B超、CT等檢查才有診斷意義。

2、r-谷氨醯轉移酶r-GT,在r-GT胎兒期很高,出生後急劇降低,故又叫癌胚酶。無論在癌前階段還是肝癌形成階段,肝細胞中r-GT值顯著增高。因此,測定血中r-GT可作為早期診斷肝癌的依據之一。然而膽道梗阻、膽道癌及轉移性肝癌患者血中r-GT亦可增高,故r-GT對肝癌缺乏特異性。

3、異常凝血酶原AP,肝臟合成凝血酶原無活性前體,經維生素Kr羧化為活性形式。肝癌時,肝癌細胞的微粒體內維生素K依賴性羧化體功能障礙,羧化酶活力下降,導致穀氨酸羧化不全,從而形成異常凝血酶原。肝癌細胞自身具有合成和釋放異常凝血酶原的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測定AP,以≥250μg/L為陽性,則肝癌患者的陽性率為67%,而良性肝病,轉移性肝癌時僅少數呈陽性,故對亞臨床肝癌有早期診斷價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