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什麼病
精神病是一種什麼病?精神病區別於一般的病,一般的病狀是指生理上的疾病,而精神病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一種心理障礙,一般是有心理上的各種障礙,容易使其精神受到損害的疾病。到底精神病是什麼病,專家一一為您解答。
一、什麼人易患精神病?
1.偏執性格:性格固執倔強,做事喜歡“一頭碰倒南牆”,敏感多疑,喜歡嫉妒或責備別人;易躁易怒,常跟別人發生摩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以為是,不聽別人意見。這種性格多見於男性青年,容易患偏執性精神病。 2.迴圈性格:有時,情緒非常高漲,對人特別熱情;有時興趣和熱情均煙消雲散,只有冷漠、乏味和孤獨。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性格常常交替出現,故稱為“迴圈性格”。這種性格的人容易患感情性精神病。 3.分裂性格:性格內向、怪癖,平時沉默寡言,膽小怕事,喜歡獨處,不愛交際,工作中被動,生活上懶散,思維片面離奇,遇事好鑽牛角尖。這種性格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 4.癔病性格:感情易波動,說話沒深沒淺,想到哪說到哪;做事馬馬虎虎時常幻想,不時竟會把幻想當作現實,做出一些戲劇性舉動。這種性格的人一旦遇到精神創傷,極易患癔病。 5.神經衰弱性格:具有孤僻、膽小、多疑,遇事猶豫、好思考、拘謹、興趣貧乏等性格特點。這類性格的人容易患強迫症。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是什麼?
到現在為止,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原理還沒有徹底搞清楚;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病因跟遺傳因素、小時候的發育等有較大的關係,心理刺激與精神病也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因此,患了精神病之後,最重要的是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爭取最大限度的康復,而不必勞神費力去尋找或消除還未徹底搞清楚的病因。
三、精神刺激為什麼會使人患精神病呢?
這是因為,當人遇到不良情緒刺激(醫學上稱生活事件)時,不論這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在心理上總會產生某種壓力,心理學稱為“應激反應”。當生活事件發生後,心理應激反應使大腦皮層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大腦邊緣系統,使垂體k內分泌的活動發生病理性改變。在心理應激反應初期,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並迅速達到頂點,然後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線以下(心理否定期),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正這種變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產生致病性改變。如果這種改變達到一定程度,超過了機體的調節能力,就會產生心理平衡失調,大腦功能活動紊亂,進而發生精神疾病。
精神因素與精神疾病的關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果關係,即精神因素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沒有精神刺激就不會導致精神異常,精神刺激一旦消除,精神症狀便會隨之消失,臨床上稱為“心因性反應”另一種是互助關係,即精神因素只是誘發了精神疾病,沒有精神刺激也遲早會發病,精神因素只是加速了疾病的程序,而且疾病發生後,便循著本身的規律發展,不再與精神刺激有明顯的聯絡,精神刺激消除後,疾病也不會痊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生活事件的正確認識和處理,與減緩和消除精神疾病密切相關,因為人們在遭受急性生活事件打擊後,緊接著有一個心理否定時期,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嚴重失調,如果在這一時期採取預防性心理治療,予以安慰、勸導、鼓勵、解釋等心理支援,或去找心理醫生諮詢,儘快脫離心理否定期,可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恢復正常,這是預防精神疾病發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患了精神病該怎麼辦?
患了精神病,或者懷疑患了精神病,首先應該到正規的精神專科就診,找專業醫生診治,根據醫生的建議住院或門診治療。內外科醫生一般對精神疾病的診治不夠內行,所以精神疾病到綜合醫院診治是不合適的。當然,去找其它一些不正規的機構,甚至搞迷信活動更是不可取的。
五、精神病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徹底搞清楚,所以現在的治療手段也無法徹底消除病因,讓疾病“斷根”;但是,現代醫學已經在精神病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透過正規、系統的治療康復,多數精神病人能消除症狀,恢復生活、學習、工作能力,過上與正常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所以,不要把精神病治療的目標定為不切實際的‘斷根”,而要採取現實的態度,把治療目標定為“控制症狀、減少復發、恢復生活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六、精神病能治好嗎?
精神病能不能治好,關鍵在於把治療目標和要求定在什麼位置,如果把目標定為“根治、斷根”,那可以說要治好精神病是困難的,但如果把目標定在“控制症狀、減少復發,恢復生活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這一現實而可行的位置上,那可以說精神病是完全能治好的。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