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腳真菌感染的症狀

腳部的真菌感染,也叫足癬。主要是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引起,通常是與患者共用了鞋襪,腳盆引起。夏季的發病率比較高,常常表現為夏重冬輕。足癬通常是累及雙側,往往是由一側傳播到另一側。可以分為三種型別。

一,水皰鱗屑型,好發於腳趾中間。最開始是針尖大小的水皰,也可融合形成大皰。水皰乾涸後會呈領圈樣脫屑,瘙癢比較明顯。

二,角化過度型。好發於足跟,角質明顯增厚,乾燥,脫屑。冬天還容易發生皸裂,甚至出血,一般沒有明顯瘙癢。

三,浸漬糜爛型好發於腳趾縫,特別是第3,4和第4,5趾間多見。夏季多發,有明顯的瘙癢,也可繼發細菌感染,有臭味。

腳部真菌感染屬於淺部真菌感染,僅侵犯表皮角質層,在面板上表現為水泡、糜爛、脫屑等症狀,並有明顯瘙癢感。腳部真菌感染在面板較薄的部位易發生糜爛型或水泡型腳氣症狀,主要表現為趾間潮溼,可浸漬發白或出現小水泡,撥去皮屑為潮溼、潮紅的糜爛面,搔癢後抓撓常引起繼發感染。對於足跟等角質層較厚的部位易出現角化型腳氣症狀,造成面板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並瘙癢。真菌侵犯趾甲,可引起甲溝炎或灰趾甲症狀。

腳感染了真菌以後,要注意及時、徹底的治療,消滅傳染源。以用藥為主。治療的關鍵在於堅持用藥療程,一般需要2-4周,如果長時間不規則用藥,就會特別容易復發。如果是趾間糜爛型,有滲液,或者是有水皰時,可以用藥物,滲出減少以後,或者是沒有滲液的時候,再用一些藥品。有一些角化增厚型,如果藥物效果不好,可以再用一些藥物,餐後用,療程1-2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