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需警惕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概述: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於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

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明顯變化,即隨月經週期而變化,但僅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患者如受孕,異位內膜可有蛻膜樣改變。這種異位內膜雖在其他組織或器官內生長,但區別於惡性腫瘤的浸潤。本病發生的高峰在30~40歲。子宮內膜異位的實際發生率遠較臨床所見為多。如在因婦科其他病行剖腹探查時及對切除的子宮附件標本仔細作病理檢查,可發現約20~25%患者是異位的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瘀血鬱滯胞宮、衝任而致含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其大多數病變出現在盆腔內生殖器和鄰近器官的腹膜面,故稱之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若子宮內膜生長在宮肌層,而未擴散至子宮漿膜層時,稱為子宮腺肌症或子宮腺肌病。

經前出現劇烈疼痛、脹痛,痛感可能延至肛門、大腿,嚴重時會四肢發冷、嘔吐等;來經後,痛楚稍減緩、消失。女性來經時,會出現痛經現象,這不可輕視,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屬於中醫痛經、不孕、症瘕、月經不調的範疇,不加治理,牽連甚遠。痛經雖普遍,但並不是“正常”的表現。部分女性痛經多年,求治後才發現子宮內膜異位至卵巢內,形成囊腫,手尾更長。

中醫認為,正常月經應是無痛、不苦。如果人體氣血順暢,可將子宮內膜“化掉”成血流出體外,未見血塊的氣滯表現。月經病患者多因痛經求醫,中醫多以溫經、行氣、活血化瘀等治療,配合中藥內服調理,回覆氣血順暢,舒緩經痛,改善月經失調等。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哪些症狀?

子宮內膜組織每月會正常剝落,隨經血排出體外後,再週而復始生長。而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帶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壁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如卵巢、腹腔、輸尿管、直腸凹陷位置或膀胱,而引起婦科疾病。患者的不適感包括。

經痛:經前出現劇烈疼痛、脹痛,痛感可能延至肛門、大腿,嚴重時會四肢發冷、嘔吐等;來經後,痛楚稍減緩、消失。因部分子宮內膜組織可能著床在直腸凹陷位置,性交時也會引起疼痛,然而25%此症患者可以不帶痛經的症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