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 - 中藥材

脆蛇,中药材名。为蛇蜥科动物脆蛇蜥OphisaurushartiBoulenger的全体。具有活血祛风,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大麻风,风湿痛,久痢,疳积,痈疮肿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風,解毒消腫。

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大麻風,風溼痛,久痢,疳積,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3-9g;或浸酒。外用:適量,膏塗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無風溼瘀血凝滯者慎服。

化學成分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論述

1、《開寶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藥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黃,煮汁飲,頻服之,以瘥為度。銀蛇解銀藥毒。”

2、《本草圖經》:“能解眾毒,止瀉洩及邪熱。”

3、《綱目》:“療久痢。”

4、《滇略》:“治惡疽,腰以上用首,腰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風及痢。”

5、《滇黔記遊》:“接斷骨。”

6、《綱目拾遺》:“肉熬膏,箍癰疽,去風癘,其骨醋磨,圍腫毒。”

7、《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續絕傷,祛風溼,消腫毒,去瘀血,接筋骨。治跌打損傷,大麻風及癰腫等症。”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傷、骨折:碎蛇15g,乳香9g,沒藥9g,自然銅12g。水2碗,煎取1碗,分2次服。(《廣西藥用動物》)

2、治風溼痛:脆蛇5條,用白酒500ml浸泡。10d後,飲酒。每次5-10ml,每日2次。(《中國動物藥》)

3、治久痢:金星鱔(酥炙)、白礬、鉛丹各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米飲調下,食前。(《聖濟總錄》金星鱔散)

4、治營養不良,頭暈目眩:脆蛇去頭,瓦上焙乾,研細末,開白水沖服,每服10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5、治小兒疳積:碎蛇1條。去頭、皮和內臟,和瘦豬肉同蒸吃,每日1條,共吃4條。

6、治外傷出血:碎蛇、飛龍掌血(根皮)各等量。共研末,外撒傷口。(5-6方出自《廣西藥用動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秋季捕捉,捕後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鍋內用微火烘死,以頭為中心,盤成圓盤形,用竹籤固定,烘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盤形,頭居中,尾在外,盤徑6-10cm。背面棕黃色或綠褐色,有光澤,腹面呈黃白色,帶有竹籤痕跡。腹側各有1條凹溝。頭三角形,尾細尖,體輕,質脆。氣微腥。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生活於草叢中或大石塊下,營穴居生活。以蝸牛、蚯蚓等為食。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蛇蜥科動物脆蛇蜥。

形態特徵

全長50cm左右,尾長約佔3/5以上。背面肉色,兩側略偏紫,性還有長短不一的翡翠色橫斑,腹面黃白色。頭被以單枚的前額鱗,額鱗及間頂鱗較大。吻鱗與前額鱗間相隔2枚小鱗,眼小,眼徑約為吻長的1/3;耳孔小,幾乎與鼻孔等大,軀幹兩側有縱溝,縱溝上方的背鱗14-16行,中央8-10行具稜,縱溝以下的腹鱗10行,尾腹面鱗片具鱗,受驚擾時,尾易自截為數段。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西、四川、雲南、貴州。

道地產區

產於華南、華東地區。銷長江南部大部分地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