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藤 - 中藥材
糯米藤,中药名。为荨麻科糯米团属植物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Bl.)Miq.[Urtica hirta Bl.;Memorialis hirta(Bl.)Wedd.]的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利湿消肿,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乳痈,肿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疳积,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痛经,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健脾消積,利溼消腫,散瘀止血。
主治
乳癰,腫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疳積,帶下,水腫,小便不利,痛經,跌打損傷,咳血,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
2、外用:搗敷。
相關論述
1、《天寶本草》:“治跌打損傷,癢瀝,諸瘡癰疽發背,消面腫。”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增血液,健脾胃,固中養血。燉肉內服治心臟衰弱。”
3、《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健脾消積,止血。治疔瘡,九子瘍,小兒食積脹滿,外傷出血。”
4、《雲南中草藥》:“接骨生肌,消炎止瀉。治痢疾,痛經,骨折。”
5、《陝西中草藥》:“治瘰癧,腹瀉,白帶。”
6、《安徽中草藥》:“清熱利溼,活血消腫。”
7、《貴州民間方藥集》:“治乳少。”
8、《福建藥物志》:“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咳血,吐血,腎炎,白帶,結膜炎,乳腺炎,對口瘡,蜂窩織炎。”
9、《湖北中草藥志》:“用於消化不良,食積胃痛,腎炎水腫,尿路結石,婦女血氣痛,皮炎。”
10、《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補脾益氣。用於脾虛腹瀉,食慾不振,脾虛帶下。”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乳癰,疔癤:蔓苧麻根(鮮)適量,搗爛、醋調外敷,每日換1次;乳癰外加熱敷。(《江西草藥》)
2、治下肢慢性潰瘍:霧水葛、三角泡、桉樹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3、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鮮糯米糰、糯稻根各60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溼熱帶下:鮮蔓苧麻全草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白帶:蔓苧麻根(鮮)30-60g,豬瘦肉125g。酒水各半同燉,服湯食肉,每日1劑。(《江西草藥》)
6、治血管神經性水腫:糯米糰鮮根,加食鹽搗爛外敷區域性,4-6h換藥1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7、治毒蛇咬傷:蔓苧麻根、槓板歸各適量,水煎外洗;另用蔓苧麻根(鮮)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8、治脾胃虛弱,形體羸瘦,食慾不振:糯米藤根,炕研細末。每用15-30g,蒸瘦豬肉適量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9、治小兒疳積:糯米藤幹根研粉,每用3-9g,布包,用雞肝1個或豬肝60g,加水蒸熟。去渣,喝湯,2歲以上小兒連肝吃。(《陝西中草藥》)
10、治跌打損傷:鮮糯米糰3份,鮮半夏1份。搗爛敷傷處,幹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11、治咳血:糯米糰30-60g,鮮橄欖12粒,豬瘦肉適量。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帶根全草,根粗壯,肉質,圓錐形,有支根;表面淺紅棕色;不易折斷,斷面略粗糙,呈淺棕黃色。莖黃褐色。葉多破碎,暗綠色,粗糙有毛,潤溼展平後,3條基脈明顯,背面網脈明顯。有時可見簇生的花或瘦果,果實卵形,頂端尖,約具10條細縱稜。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蕁麻科糯米糰屬植物糯米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基部伏臥,長達1m左右,通常分枝,有短柔毛。葉對生;有短柄或無柄;葉片狹卵形、披針形或卵形,長3-11.5cm,寬1.2-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淺心形,全緣,上面稍粗糙;基生脈3條。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簇生於葉腋,淡綠色;雄花有細柄,花蕾近陀螺形花被片5,長約2mm,雄蕊5,對生;雌花近無梗,花被結合成筒形,上緣被白色短毛,內有雌蕊1,柱頭絲狀,脫落性。瘦果卵形,先端尖銳,暗綠或黑色,有光澤,約有10條細縱肋。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溪谷林下陰溼處,山麓水溝邊。
生長見習
對氣候、土壤適應性較強,土壤以較溼潤、肥沃的夾砂土較好。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四川地區於3-4月播種。整地後,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穴,深約7cm,要穴大底平。施人畜糞水後,種子與草木灰、人畜糞水拌勻撒穴裡。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