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中醫治療癲癇症療法

中醫在醫療實踐中歷史悠久,而且中醫在用藥方面不會給患者帶來副作用,不僅著重於治療,還兼顧了預防效果,可以說中醫是人類古老智慧和傳統文化的碩果,癲癇屬於中樞神經性疾病,中醫又稱“癲疾”、“癇證”,與氣虛、血瘀有關,中醫具有各種特色療法,可有效緩解癲癇症狀。

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後斜線……

位置:癲癇穴在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後用G6805治療儀透過低頻脈衝電30分鐘,根據症狀輕重可適當調整時間長短。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也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艾灸

取穴:a.百會,大椎,身柱。b.前頂,神道,筋縮。c.百會,脊中,腰奇,鳩尾。

治法:上述三組穴位按順序選用,為避免艾灸感染,治療時要穴位區域性消毒,用普魯卡因局麻,蒜汁塗抹後艾灸。頭部穴位4壯,胸背部5壯或7壯,灸後穴位起泡處敷貼藥油膏,並服食公雞、魚類以促使其化膿。

穴位埋線

取穴:以脊中、筋縮為主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和內關為配穴。

治法:治療時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後切開面板,用3號羊腸線3釐米埋入,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1療程,每療程3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